◗449:◗1  無量寿経優婆提舎願生偈註 巻上
  婆藪槃豆菩薩造 曇鸞法師註解

◗449:◗5 謹案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云、菩薩求阿毘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

◗449:◗6 難行道者、謂於五濁之世於无仏時求阿毘跋致為難。此難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義意。一者外道相 修醤反 善乱菩薩法。二者声聞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顧悪人破他勝徳。四者顛倒善果能壊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陸路歩行則苦。

◗449:10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仏因縁願生浄土、乗仏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浄土、仏力住持、即入大乗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毘跋致。譬如水路乗船則楽。

◗449:12 此无量寿経優波提舎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

◗449:14 无量寿是安楽浄土如来別号。釈迦牟尼仏在王舎城及舎衛国、於大衆之中説无量寿仏荘厳功徳。即以仏名号為経体。

◗450:◗1 後聖者婆数槃頭菩薩、服膺 一升反 如来大悲之教傍経作願生偈。復造長行重釈。

◗450:◗3 梵言優婆提舎此間无正名相訳。若挙一隅可名為論。所以无正名訳者、以此間本无仏故。如此間書、就孔子而称経。余人制作皆名為子。国史国紀之徒各別体例。然仏所説十二部経中有論議経、名優波提舎。若復仏諸弟子解仏経教与仏義相応者、仏亦許名優波提舎。以入仏法相故。

◗450:◗7 此間云論、直是論議而已。豈得正訳彼名耶。又如女人於子称母、於兄云妹。如是等事、皆随義名別。若但以女名汎談母妹、乃不失女之大体、豈含尊卑之義乎。此所云論亦復如是、

◗450:10 是以仍 因而音 存梵音曰優波提舎。

◗450:11 此論始終凡有二重。一是総説分、二是解義分。

◗450:11 総説分者前五言偈尽是、解義分者論曰已下長行尽是。

◗450:12 所以為二重者有二義。偈以誦経。為総摂故。論以釈偈。為解義故。

◗450:14 无量寿者、言无量寿如来。寿命長遠不可思量也。経者常也。言安楽国土仏及菩薩清浄荘厳功徳国土清浄荘厳功徳、能与衆生作大饒益。可常行于世故名曰経。優波提舎是仏論議経名。

◗451:◗2 願是欲楽義。生者天親菩薩願生彼安楽浄土如来浄花中生。故曰願生。偈是句数義、以五言句略誦仏経故名為偈。

◗451:◗4 訳婆数云天。訳槃頭言親。此人字天親。事在付法蔵経。菩薩者、若具存梵音応云菩提薩埵。菩提者是仏道名。薩埵或云衆生、或云勇揵。求仏道衆生有勇猛健志故名菩提薩埵。今但言菩薩訳者略耳。造亦作也。庶因人重法故云某造。

◗451:◗8 是故言无量寿経優波提舎願生偈婆数槃頭菩薩造。解論名目竟。

◗451:10 偈中分為五念門。如下長行所釈。

◗451:10 第一行四句相含有三念門。上三句是礼拝讃嘆門。下一句是作願門。

◗451:11 第二行論主自述我依仏経造論与仏教相応、所服有宗。何故云、此為成優波提舎名故。亦是成上三門起下二門。所以次之説。

◗451:13 従第三行尽廿一行是観察門。

◗451:14 末後一行是廻向門。分偈章門竟。

◗452:◗1  世尊我一心 帰命尽十方 无光如来 願生安楽国

◗452:◗2 世尊者諸仏通号。論智則義无不達。語断則習気无余。智断具足能利世間、為世尊重故曰世尊。

◗452:◗3 此言意帰釈迦如来。何以得知、下句言我依修多羅。天親菩薩在釈迦如来像法之中、順釈迦如来経教。所以願生。願生有宗。故知此言帰于釈迦。若謂此意、遍告諸仏亦復无嫌。

◗452:◗6 夫菩薩帰仏、如孝子之帰父母、忠臣之帰君后、動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報徳、理宜先啓。又所願不軽、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達。乞加神力。所以仰告。

◗452:◗8 我一心者天親菩薩自督之詞。

◗452:10 問曰、仏法中无我。此中何以称我。答曰、言我有三根本。一是邪見語、二是自大語、三是流布語。今言我者天親菩薩自指之言、用流布語。非邪見自大也。

◗452:13 帰命尽十方无光如来者、帰命即是礼拝門。尽十方无光如来即是讃嘆門。

◗452:14 何以知帰命是礼拝、龍樹菩薩造阿弥陀如来讃中、或言稽首礼、或言我帰命、或言帰命礼。此論長行中亦言修五念門。五念門中礼拝是一。天親菩薩既願往生。豈容不礼。故知帰命即是礼拝。

◗453:◗3 然礼拝但是恭敬、不必帰命。帰命必是礼拝。若以此推、帰命為重。偈申己心。宜言帰命。論解偈義。汎談礼拝。彼此相成、於義弥顕。

◗453:◗6 何以知尽十方无光如来是讃嘆門、下長行中言云何讃嘆門、謂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実修行相応故。

◗453:◗8 依舎衛国所説无量寿経、仏解阿弥陀如来名号、何故号阿弥陀。彼仏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是故号阿弥陀。又彼仏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辺阿僧祇。故名阿弥陀。

◗453:10 問曰、若言无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者、此間衆生何以不蒙光照。光有所不照、豈非有耶。

◗453:12 答曰、属衆生。非光也。譬如日光周四天下而盲者不見。非日光不周也。亦如密雲洪 潅之句反 而頑石不潤。非雨不洽 下恰反 也。

◗453:14 若言一仏主領三千大千世界、是声聞論中説。若言諸仏遍領十方无量无辺世界、是大乗論中説。

◗454:◗2 天親菩薩、今言尽十方无光如来、即是依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讃嘆。故知此句是讃嘆門。

◗454:◗4 願生安楽国者、此一句是作願門。天親菩薩帰命之意也。其安楽義具在下観察門中。

◗454:◗5 問曰、大乗経論中、処処説衆生畢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親菩薩言願生耶。

◗454:◗6 答曰、説衆生无生如虚空有二種。一者如凡夫所謂実衆生、如凡夫所見実生死、此所見事畢竟无所有如亀毛、如虚空。二者謂諸法因縁生故即是不生。无所有如虚空。天親菩薩所願生者、是因縁義。因縁義故仮名生。非如凡夫謂有実衆生実生死也。

◗454:10 問曰、依何義説往生。

◗454:10 答曰、於此間仮名人中修五念門、前念与後念作因。穢土仮名人浄土仮名人、不得決定一。不得決定異。前心後心亦如是。何以故。若一則无因果、若異則非相続。是義観一異門論中委曲。

◗454:13 釈第一行三念門竟。

◗454:14 次成優波提舎名、又成上起下偈。

◗455:◗1  我依修多羅 真実功徳相 説願偈総持 与仏教相応

◗455:◗2 此一行云何成優波提舎名、云何成上三門起下二門。偈言我依修多羅、与仏教相応。修多羅是仏経名。我論仏経義、与経相応、以入仏法相故名憂波提舎。名成竟。

◗455:◗4 成上三門起下二門、何所依、何故依、云何依。何所依者、依修多羅。何故依者、以如来即真実功徳相故。云何依者、修五念門相応故。成上起下竟。

◗455:◗6 修多羅者、十二部経中直説者名修多羅。謂四阿含三蔵等。三蔵外大乗諸経亦名修多羅。此中言依修多羅者、是三蔵外大乗修多羅。非阿含等経也。

◗455:◗9 真実功徳相者、有二種功徳。一者従有漏心生不順法性。所謂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虚偽。是故名不実功徳。

◗455:11 二者従菩薩智恵清浄業起荘厳仏事。依法性入清浄相。是法不顛倒、不虚偽。名為真実功徳。云何不顛倒。依法性順二諦故。云何不虚偽。摂衆生入畢竟浄故。

◗455:13 説願偈総持、与仏教相応者、持名不散不失。総名以少摂多。偈言五言句数。願名欲楽往生。説謂説諸偈論。総而言之、説所願生偈、総持仏経、与仏教相応。相応者、譬如函蓋相称也。

◗456:◗3  観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456:◗4 此已下是第四観察門。

◗456:◗4 此門中分為二別。一者観察器世間荘厳成就。二者観察衆生世間荘厳成就。

◗456:◗5 此句已下、至願生彼阿弥陀仏国是観器世間荘厳成就。観器世間中、復分為十七別。至文当目。

◗456:◗7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為観察荘厳清浄功徳成就。

◗456:◗7 此清浄是総相。

◗456:◗8 仏本所以起此荘厳清浄功徳者、見三界是虚偽相、是輪転相、是无窮相、如 尺音屈申虫一郭反 循環、如蚕 才含反蚕衣公殄反 自縛。哀哉衆生締 結不解帝音 此三界、顛倒不浄。

◗456:10 欲置衆生於不虚偽処、於不輪転処、於不无窮処、得畢竟安楽大清浄処。是故起此清浄荘厳功徳也。

◗456:12 成就者、言此清浄不可破壊、不可汚染。非如三界是汚染相、是破壊相也。

◗456:13 観者観察也。彼者彼安楽国也。世界相者彼安楽世界清浄相也。其相別在下。

◗456:14 勝過三界道、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此果、酬如此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

◗457:◗1 三界者、一是欲界、所謂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餓鬼地獄等是也。二是色界、所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等是也。三是无色界、所謂空処識処无所有処非想非非想処天等是也。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転之闇宅。雖復苦楽小殊、修短暫異、統而観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乗、循環无際。雑生触受、四倒長。且因且果、虚偽相襲。

◗457:◗6 安楽是菩薩慈悲正観之由生、如来神力本願之所建。胎卵湿生縁茲高揖、業繋長維従此永断。続括之権不待勧而彎弓。労謙善譲斉普賢而同徳。勝過三界抑是近言。

◗457:10  究竟如虚空 広大无辺際

◗457:11 此二句名荘厳量功徳成就。

◗457:11 仏本所以起此荘厳量功徳者、見三界陜 戸甲反 小堕 敗成阜式垂反山絶坎形音重土一曰備父才反如緒者陼丘之与反。或宮観迫 伯音子格反、或土田逼隘 陋。或志求路促、或山河隔 塞公厄反 障。或国界分部。有如此等種種挙急事。

◗457:14 是故菩薩興此荘厳量功徳願。願我国土如虚空広大无際。

◗458:◗1 如虚空者、言来生者雖衆、猶若无也。広大无際者、成上如虚空義。何故如虚空。以広大无際故。

◗458:◗2 成就者、言十方衆生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雖无量无辺畢竟常如虚空、広大无際、終无満時。是故言究竟如虚空、広大无辺際。

◗458:◗4 問曰、如維摩、方丈苞容有余。何必国界无貲 子支反 乃称広大。

◗458:◗5 答曰、所言広大非必以畦 五十畝下圭反三十畝一遠一万反 為喩。但言如空。亦何累方丈。又方丈之所苞容在陜而広。覈 実下革反 論果報、豈若在広而広耶。

◗458:◗8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458:◗9 此二句名荘厳性功徳成就。

◗458:◗9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国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禅定故則有色无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寝大夢莫知悕出。

◗458:11 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仏、以无上正見道起清浄土出于三界。

◗458:12 性是本義。言此浄土随順法性不乖法本。事同花厳経宝王如来性起義。

◗458:13 又言積習成性。指法蔵菩薩集諸波羅蜜積習所成。

◗458:14 亦言性者是聖種性。序法蔵菩薩於世自在王仏所、悟无生法忍。爾時位名聖種性。於是性中発八大願修起此土。即曰安楽浄土。是彼因所得。果中説因故名為性。

◗459:◗3 又言性是必然義、不改義。如海性一味、衆流入者必為一味海味不随彼改也。又如人身性不浄故、種種妙好色香美味入身皆為不浄。安楽浄土諸往生者、无不浄色、无不浄心。畢竟皆得清浄平等无為法身、以安楽国土清浄性成就故。

◗459:◗6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為正道者、平等是諸法体相。以諸法平等故発心等。発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仏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

◗459:◗9 慈悲有三縁。一者衆生縁、是小悲。二者法縁、是中悲。三者无縁、是大悲。大悲即出世善也。安楽浄土従此大悲生故。故謂此大悲為浄土之根。故曰出世善根生。

◗459:13  浄光明満足 如鏡日月輪

◗459:14 此二句名荘厳形相功徳成就。

◗459:14 仏本所以起此荘厳功徳者、見日行四域、光不周三方。庭燎 力小反 在宅明不満十仞。

◗460:◗1 以是故起満浄光明願。

◗460:◗2 如日月光輪満足自体、彼安楽浄土雖復広大无辺、清浄光明无不充塞。故曰浄光明満足如鏡日月輪。

◗460:◗4  備諸珍宝性 具足妙荘厳

◗460:◗5 此二句名荘厳種種事功徳成就。

◗460:◗5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国土、以泥土為宮飾、以木石為花観。或彫金鏤玉意願不充。或営備百千具受辛苦。

◗460:◗7 以此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仏、必使珍宝具足、厳麗自然相忘於有余、自得於仏道。

◗460:◗8 此荘厳事、縦使毘首羯磨工称妙絶、積思竭想、豈能取図。性者本義也。能生既浄、所生焉得不浄。故経言、随其心浄則仏土浄。是故言備諸珍宝性、具足妙荘厳。

◗460:12  无垢光炎熾 明浄曜世間

◗460:13 此二句名荘厳妙色功徳成就。

◗460:13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国土、優劣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 没倫音 三有。

◗461:◗1 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願。願我国土光炎熾盛第一无比。不如人天金色能有奪者。

◗461:◗2 若為相奪。如明鏡在金辺則不現。今日時中金比仏在時金則不現。仏在時金比閻浮那金則不現。閻浮那金比大海中転輪王道中金沙則不現。転輪王道中金沙比金山則不現。金山比須弥山金則不現。須弥山金比三十三天瓔珞金則不現。三十三天瓔珞金比炎摩天金則不現。炎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則不現。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則不現。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則不現。他化自在天金比安楽国中光明則不現。

◗461:◗9 所以者何、彼土金光絶従垢業生故。清浄无不成就故。安楽浄土是无生忍菩薩浄業所起。阿弥陀如来法王所領。阿弥陀如来為増上縁故。是故言无垢光炎熾、明浄曜世間。

◗461:11 曜世間者曜二種世間也。

◗461:13  宝性功徳草 柔軟左右旋 触者生勝楽 過迦旃隣陀

◗461:14 此四句名荘厳触功徳成就。

◗461:14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国土、雖宝重金玉不得為衣服。珍翫明鏡无議於敷具。斯縁悦於目不便於身也。身眼二情豈弗鉾楯乎。

◗462:◗2 是故願言、使我国土人天六情和於水乳、卒去楚越之労。

◗462:◗3 所以七宝柔軟悦目便身。

◗462:◗3 迦旃隣陀者、天竺柔軟草名也。触之者能生楽受。故以為喩。

◗462:◗4 註者言、此間土石草木各有定体。訳者何縁目彼宝為草耶。当以其 草得風貌父虫反 然 草旋貌一煢反細草曰亡小反 故、以草目之耳。余若参訳当別有途。

◗462:◗6 生勝楽者、触迦旃隣陀生染着楽。触彼軟宝生法喜楽。二事相玄。非勝如何。是故言宝性功徳草、柔軟左右旋、触者生勝楽、過迦旃隣陀。

◗462:◗9  宝華千万種 弥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乱転

◗462:10 此四句名荘厳水功徳成就。

◗462:10 仏本何故起此願。見有国土、或澐溺 江水大波謂之澐溺云音 洪涛 海波上大牢反 滓沫驚人。或凝凘 流氷上支反古甲反凍相著大甲反、蹙 迫子六反 架、壊 失常他則反。向无安悦之情。背有恐値之慮。

◗462:12 菩薩見此興大悲心。願我成仏、所有流泉池沼 池之小反 与宮殿相称 事出経中 種種宝花布為水飾、微風徐扇映発有序、開神悦体、无一不可。

◗462:14 是故言宝花千万種、弥覆池流泉、微風動花葉、交錯光乱転。

◗463:◗2  宮殿諸楼閣 観十方无 雑樹異光色 宝蘭遍囲繞

◗463:◗3 此四句名荘厳地功徳成就。

◗463:◗3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国土、嶕 高貌才消反牛消反高俊音 嶺枯木横岑、岝 山不斉才白反岝峉五百反深山谷亦山消貌形音深无崖力人反悪卉貌消音道多卉不可行方交反 盈壑。茫茫滄海、為絶目之川。広沢、為无蹤之所。

◗463:◗6 菩薩見此興大悲願。願我国土地平如掌、宮殿楼閣鏡、納十方、的无所属、亦非不属。宝樹宝蘭互為映飾。

◗463:◗7 是故言宮殿諸楼閣、観十方无、雑樹異光色、宝蘭遍囲繞。

◗463:◗9  无量宝交絡 羅網遍虚空 種種鈴発響 宣吐妙法音

◗463:10 此四句名荘厳虚空功徳成就。

◗463:10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国土、煙雲塵霧蔽障太虚、震烈 雨声士林反大雨下郭反 従上而堕。不祥烖 天火葬才反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気五結反 毎自空来、憂慮百端為之毛竪。

◗463:12 菩薩見此興大悲心。願我国土宝網交絡、羅遍虚空、鈴鐸 大鈴大各反 宮商鳴宣道法。視之无厭懐道見徳。

◗463:14 是故言无量宝交絡、羅網遍虚空、種種鈴発響、宣吐妙法音。

◗464:◗2  雨花衣荘厳 无量香普勲

◗464:◗3 此二句名荘厳雨功徳成就。

◗464:◗3 仏本何故興此荘厳。見有国土、欲以服飾布地、延請所尊。或欲以香花名宝、用表恭敬。而業貧感薄是事不果。

◗464:◗5 是故興大悲願。願我国土常雨此物満衆生意。

◗464:◗5 何故以雨為言、恐取者云。若常雨花衣、亦応填塞虚空、何縁不妨。是故以雨為喩。雨適時、則无洪滔 水漫大他高反 之患。安楽報豈有累情之物乎。

◗464:◗8 経言、日夜六時雨宝衣雨宝華。宝質柔軟履践其上則下四寸、随挙足時還復如故。用訖入宝地如水入坎。是故言雨花衣荘厳、无量香普薫。

◗464:11  仏恵明浄日 除世痴闇冥

◗464:12 此二句名荘厳光明功徳成就。

◗464:12 仏本何故興此荘厳。見有国土、雖復項背日光而為愚痴所闇。

◗464:13 是故願言、使我国土所有光明、能除痴闇入仏智恵、不為无記之事。

◗464:14 亦云、安楽国土光明従如来智恵報起故、能除世闇冥。

◗465:◗1 経言、或有仏土。以光明為仏事。即是此也。是故言仏恵明浄日、除世痴闇冥。

◗465:◗3  梵声悟深遠 微妙聞十方

◗465:◗4 此二句名荘厳妙声功徳成就。

◗465:◗4 仏本何故興此願。見有国土、雖有善法而名声不遠。有名声雖遠復不微妙。有名声妙遠復不能悟物。

◗465:◗6 是故起此荘厳。

◗465:◗6 天竺国称浄行為梵行。称妙辞為梵言。彼国貴重梵天、多以梵為讃。亦言、中国法与梵天通故也。

◗465:◗7 声者名也。名謂安楽土名。

◗465:◗8 経言、若人但聞安楽浄土之名欲願往生、亦得如願。此名悟物之証也。

◗465:◗9 釈論言、如斯浄土非三界所摂。何以言之、无欲故非欲界。地居故非色界。有色故非无色界。蓋菩薩別業所致耳。

◗465:11 出有而有曰微。出有者、謂出三有。而有者、謂浄土有也 名能開悟曰妙。妙好也。以名能悟物故称妙 是故言梵声悟深遠、微妙聞十方。

◗465:13  正覚阿弥陀 法王善住持

◗465:14 此二句名荘厳主功徳成就。

◗465:14 仏本何故興此願。見有国土、羅刹為君則率土相噉。宝輪駐 立馬長句反 殿則四域无虞。譬之風靡。豈无本耶。

◗466:◗2 是故興願。願我国土常有法王、法王善力之所住持。

◗466:◗2 住持者如黄鵠持子安、千齢更起、魚母念持子、逕不壊 夏有水冬无水曰火岳反。安楽国為正覚善持其国。豈有非正覚事耶。是故言正覚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466:◗6  如来浄華衆 正覚花化生

◗466:◗7 此二句名荘厳眷属功徳成就。

◗466:◗7 仏本何故興此願。見有国土、或以胞血為身器。或以糞屎為生元。或槐棘高圻出猜狂之子。或竪子婢腹出卓犖 零角反 之才。譏誚 才召反 由之懐火、恥辱縁以抱氷。

◗466:◗9 所以願言、使我国土悉於如来浄花中生、眷属平等与奪无路。

◗466:10 是故言如来浄花衆正覚花化生。

◗466:12  愛楽仏法味 禅三昧為食

◗466:13 此二句名荘厳受用功徳成就。

◗466:13 仏本何故興此願。見有国土、或探巣破卵、為饛 盛食満貌亡公反飽也多人消反 之饍。或懸沙指帒為相慰之方。嗚呼諸子実可痛心。

◗467:◗1 是故興大悲願。願我国土、以仏法、以禅定、以三昧為食、永絶他食之労。

◗467:◗2 愛楽仏法味者、如日月灯明仏説法華経六十小劫、時会聴者亦坐一処六十小劫謂如食項、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

◗467:◗4 以禅定為食者、謂諸大菩薩常在三昧无他食也。三昧者、彼諸人天、若須食時、百味嘉餚羅列在前。眼見色、鼻聞香、身受適悦自然飽足。訖已化去、若須復現。其事在経。是故言愛楽仏法味、禅三昧為食。

◗467:◗8  永離身心悩 受楽常无間

◗467:◗9 此二句名荘厳无諸難功徳成就。

◗467:◗9 仏本何故興此願。見有国土、或朝預袞寵、夕惶斧鉞。或幼捨蓬藜、長列方丈。或鳴笳道、出麻歴経催還。有如是等種種違奪。

◗467:11 是故願言、使我国土安楽相続畢竟无間。

◗467:12 身悩者飢渇寒熱殺害等也。心悩者是非得失三毒等也。是故言永離身心悩、受楽常无間。

◗467:14  大乗善根界 等无譏嫌名 女人及根欠 二乗種不生

◗468:◗1 此四句名荘厳大義門功徳成就。門者通大義之門也。大義者大乗所以也。如人造城得門則入。若人得生安楽者、是則成就大乗之門也。

◗468:◗3 仏本何故興此願。見有国土、雖有仏如来賢聖等衆、由国濁故、分一説三。或以拓 聴各反 眉致誚、或縁指語招譏。

◗468:◗4 是故願言、使我国土皆是大乗一味、平等一味。根敗種子畢竟不生、女人残欠名字亦断。

◗468:◗6 是故言大乗善根界、等无譏嫌名、女人及根欠、二乗種不生。

◗468:◗7 問曰、案王舎城所説无量寿経、法蔵菩薩四十八願中言、設我得仏、国中声聞有能計量知其数者、不取正覚。是有声聞一証也。

◗468:◗9 又十住毘婆沙中龍樹菩薩造阿弥陀讃云、超出三界獄、目如蓮花葉。声聞衆无量。是故稽首礼。是有声聞二証也。

◗468:11 又摩訶衍論中言、仏土種種不同。或有仏土、純是声聞僧。或有仏土、純是菩薩僧。或有仏土、菩薩声聞会為僧。如阿弥陀安楽国等是也。是有声聞三証也。

◗468:13 諸経中有説安楽国処、多言有声聞不言无声聞。声聞即是二乗之一。論言乃至无二乗名。此云何会。

◗469:◗1 答曰、以理推之、安楽浄土不応有二乗。何以言之、夫有病則有薬。理数之常也。

◗469:◗2 法花経言、釈迦牟尼如来以出五濁世故分一為三。浄土既非五濁。无三乗明矣。

◗469:◗3 法花経噵、諸声聞、是人於何而得解脱。但離虚妄名為解脱。是人実未得一切解脱。以未得无上道故。覈推此理、阿羅漢既未得一切解脱。必応有生。此人更不生三界。三界外、除浄土更无生処。是以唯応於浄土生。

◗469:◗7 如言声聞者、是他方声聞来生仍本名故称為声聞。如天帝釈生人中時、姓憍尸迦、後雖為天主、仏欲使人知其由来、与帝釈語時、猶称憍尸迦。其此類也。

◗469:◗9 又此論但言二乗種不生。謂安楽国不生二乗種子。亦何妨二乗来生耶。

◗469:10 譬如橘栽不生江北、河洛菓肆亦見有橘。又言鸚鵡不渡壟西、趙魏架桁亦有鸚鵡。此二物但言其種不渡。彼有声聞亦如是。作如是解、経論則会。

◗469:13 問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楽国既无二乗女人根欠之事。亦何須復言无此三名耶。

◗469:14 答曰、如軟心菩薩不甚勇猛、譏言声聞。如人諂曲、或復弱、譏言女人。又如眼雖明而不識事、譏言盲人。又如耳雖聴而聴義不解、譏言聾人。又如舌雖語而訥口吃、譏言人。有如是等、根雖具足而有譏嫌之名。是故須言乃至无名。明浄土无如是等与奪之名。

◗470:◗4 問曰、尋法蔵菩薩本願及龍樹菩薩所讃、皆似以彼国声聞衆多為奇。此有何義。

◗470:◗5 答曰、声聞以実際為証。計不応更能生仏道根牙。而仏以本願不可思議神力、摂令生彼、必当復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

◗470:◗7 譬如鴆鳥入水魚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応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議中、仏法最不可思議。仏能使声聞復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議之至也。

◗470:11  衆生所願楽 一切能満足

◗470:12 此二句名荘厳一切所求満足功徳成就。

◗470:12 仏本何故興此願。見有国土、或名高位重潜処无由。或人凡性鄙悕出靡路。或修短繋業制不在己。如阿私陀仙人類也。有如是等、為業風所吹不得自在。

◗471:◗1 是故願言、使我国土各称所求満足情願。

◗471:◗1 是故言衆生所願楽、一切能満足。

◗471:◗3  是故願生彼 阿弥陀仏国

◗471:◗4 此二句結成上観察十七種荘厳国土成就所以願生。釈器世間清浄、訖之于上。

◗471:◗6 次観衆生世間清浄。此門中分為二別。一者観察阿弥陀如来荘厳功徳。二者観察彼諸菩薩荘厳功徳。観察如来荘厳功徳中有八種。至文当目。

◗471:◗8 問曰、有論師、汎解衆生名義、以其輪転三有受衆多生死故名衆生。今名仏菩薩為衆生。是義云何。

◗471:◗9 答曰、経言、一法有无量名、一名有无量義。如以受衆多生死故名為衆生者、此是小乗家釈三界中衆生名義。非大乗家衆生名義也。

◗471:12 大乗家所言衆生者、如不増不減経言、言衆生者即是不生不滅義。何以故。若有生生已復生、有无窮過故、有不生而生過故。是故无生。若有生可有滅。既无生。何得有滅。是故无生无滅是衆生義。

◗472:◗1 如経中言五受陰、通達空无所有、是苦義。斯其類也。

◗472:◗3  无量大宝王 微妙浄花台

◗472:◗4 此二句名荘厳座功徳成就。

◗472:◗4 仏本何故荘厳此座。見有菩薩、於末後身、敷草而坐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人天見者、不生増上信増上恭敬増上愛楽増上修行。

◗472:◗6 是故願言、我成仏時、使无量大宝王微妙浄花台、以為仏坐。

◗472:◗7 无量者如観无量寿経言。七宝地上有大宝蓮花王坐。蓮花一一葉、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脈。猶如天画。脈有八万四千光。花葉小者縦広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花有八万四千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472:11 釈迦毘楞伽宝、以為其台。此蓮花台八万金剛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網、以為厳飾。於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八万四千億須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宮。有五百億微妙宝珠、以為映飾。

◗472:14 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光遍安楽宝土。処処変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台、或作真珠網、或作雑花雲。於十方面随意変現、化作仏事。如是等事、出過数量。是故言无量大宝王、微妙浄花台。

◗473:◗5  相好光一尋 色像超群生

◗473:◗6 此二句名荘厳身業功徳成就。

◗473:◗6 仏本何故荘厳如此身業。見有仏身、受一丈光明。於人身光不甚超絶。如転輪王相。抑亦大同提婆達多。所減唯一、致令阿闍世王以茲懐乱。刪闍耶等敢如蟷蜋、或如此類也。

◗473:◗9 是故荘厳如此身業。

◗473:◗9 案此間詁訓、六尺曰尋。

◗473:◗9 如観无量寿経言。阿弥陀如来身高六十万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仏円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

◗473:11 訳者以尋而言。何其晦 禾代反 乎。里舎間人、不簡縦横長短、咸謂横舒両手臂為尋。若訳者或取此類用、准阿弥陀如来舒臂為言。故称一尋者、円光亦応径六十万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是故言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

◗473:14 問曰、観无量寿経言、諸仏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衆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仏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仏。是心是仏。諸仏正遍知海従心想生。是義云何。

◗474:◗3 答曰、身名集成。界名事別。

◗474:◗4 如眼界縁根色空明作意五因縁生名為眼界。是眼但自行己縁不行他縁。以事別故。耳鼻等界亦如是。

◗474:◗5 言諸仏如来是法界身者、法界是衆生心法也。以心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名心為法界。法界能生諸如来相好身。亦如色等能生眼識。是故仏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縁。是故入一切衆生心想中。

◗474:◗8 心想仏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者、当衆生心想仏時、仏身相好顕現衆生心中也。譬如水清則色像現、水之与像不一不異。故言仏相好身即是心想也。

◗474:11 是心作仏者、言心能作仏也。

◗474:11 是心是仏者、心外无仏也。譬如火従木出、火不得離木也、以不離木故則能焼木、木為火焼、木即為火也。

◗474:13 諸仏正遍知海従心想生者、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无相故諸仏无知也。以无知故无不知也。无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広不可測量。故譬海也。

◗475:◗2  如来微妙声 梵響聞十方

◗475:◗3 此二句名荘厳口業功徳成就。

◗475:◗3 仏本何故興此荘厳。見有如来名似不尊。如外道 推車人冢反 人、称瞿曇姓。成道日、声唯徹梵天。

◗475:◗4 是故願言、使我成仏、妙声遐布、聞者悟忍。

◗475:◗5 是故言如来微妙声、梵嚮聞十方。

◗475:◗7  同地水火風 虚空无分別

◗475:◗8 此二句名荘厳心業功徳成就。

◗475:◗8 仏本何故興此荘厳。見有如来、説法云此黒此白、此不黒不白、下法中法上法上上法。有如是等无量差別品。似有分別。

◗475:10 是故願言、使我成仏如地荷負无軽重之殊、如水潤長无莦 悪草瑞草括音 之異、如火成就无芳臭之別、如風起発无眠悟之差、如空苞受无開塞之念。

◗475:12 得之于内、物安於外。虚往実帰、於是于息。是故言同地水火風、虚空无分別。

◗475:14  天人不動衆 清浄智海生

◗476:◗1 此二句名荘厳衆功徳成就。

◗476:◗1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如来、説法輪下所有大衆、諸根性欲種種不同。於仏智恵、若退若没。以不等故、衆不純浄。

◗476:◗3 所以興願。願我成仏、所有天人皆従如来智恵清浄海生。

◗476:◗4 海者言仏一切種智深広无崖、不宿二乗雑善中下死尸、喩之如海。是故言天人不動衆、清浄智海生。

◗476:◗5 不動者言彼天人成就大乗根不可傾動也。

◗476:◗7  如須弥山王 勝妙无過者

◗476:◗8 此二句名荘厳上首功徳成就。

◗476:◗8 仏本何故起此願。見有如来、衆中或有強梁者。如提婆達多流比。或有国王与仏並治不知甚推仏。或有請仏以他縁廃忘。有如是等似上首力不成就。

◗476:10 是故願言、我為仏時、願一切大衆、无能生心敢与我等、唯一法王更无俗王。

◗476:12 是故言如須弥山王、勝妙无過者。

◗476:13  天人丈夫衆 恭敬遶瞻仰

◗476:14 此二句名荘厳主功徳成就。

◗476:14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仏如来、雖有大衆衆中亦有不甚恭敬。如一比丘語釈迦牟尼仏若不与我解十四難、我当更学余道。亦如居迦離謗舎利弗、仏三語而三不受。又如諸外道輩、仮入仏衆而常伺求仏短。又如第六天魔、常於仏所作諸留難。有如是等種種不恭敬相。

◗477:◗4 是故願言、使我成仏天人大衆恭敬无惓。

◗477:◗5 所以但言天人者、浄土无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是故言天人丈夫衆、恭敬遶瞻仰。

◗477:◗7  観仏本願力 遇无空過者 能令速満足 功徳大宝海

◗477:◗8 此四句名荘厳不虚作住持功徳成就。

◗477:◗8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如来、但以声聞為僧、无求仏道者。或有値仏而不勉三塗。善星提婆達多居迦離等是也。又人聞仏名号発无上道心遇悪因縁、退入声聞辟支仏地者。有如是等空過者退没者。

◗477:11 是故願言、使我成仏時、値遇我者皆速疾満足无上大宝。

◗477:12 是故言観仏本願力、遇无空過者、能令速満足、功徳大宝海。住持義如上。

◗477:13 観仏荘厳八種功徳、訖之于上。

◗478:◗1 次観安楽国諸大菩薩四種荘厳功徳成就。

◗478:◗1 問曰、観如来荘厳功徳、何所闕少、復須観菩薩功徳耶。

◗478:◗2 答曰、如有明君則有賢臣。尭舜之称无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而无大菩薩法臣、於翼讃道豈足云満。亦如薪𧂐小則火不大。

◗478:◗4 如経言。阿弥陀仏国有无量无辺諸大菩薩。如観世音大勢至等、皆当一生於他方次補仏処。若人称名憶念者、帰依者、観察者、如法花経普門品説、无願不満。然菩薩愛楽功徳、如海呑流无止足情。

◗478:◗7 亦如釈迦牟尼如来聞一目闇比丘吁言。誰愛功徳、為我維針。爾時如来従禅定起、来到其所語言、我愛福徳。遂為其維針。爾時失明比丘、聞暗仏語声、驚喜交集白仏言、世尊、世尊功徳猶未満耶。仏報言、我功徳円満。无所復須。但我此身従功徳生。知功徳恩分故、是故言愛。

◗478:12 如所問観仏功徳、実无願不充。所以復観諸菩薩功徳者、有如上種種義故耳。

◗478:14  安楽国清浄 常転无垢輪 化仏菩薩日 如須弥住持

◗479:◗1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仏土、但是小菩薩不能於十方世界広作仏事。或但声聞人天所利狭小。

◗479:◗2 是故興願。願我国中有无量大菩薩衆、不動本処遍至十方種種応化、如実修行常作仏事。

◗479:◗4 譬如日在天上而影現百川。日豈来耶、豈不来耶。

◗479:◗4 如大集経言。譬如有人善治堤塘、量其所宜及放水時、不加心力。菩薩亦如是。先治一切諸仏及衆生応供養応教化種種堤塘、及入三昧身心不動、如実修行常作仏事。如実修行者、雖常修行実无所修行也。

◗479:◗8 是故言安楽国清浄、常転无垢輪、化仏菩薩日、如須弥住持。

◗479:10  无垢荘厳光 一念及一時 普照諸仏会 利益諸群生

◗479:11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如来眷属、欲供養他方无量諸仏、或欲教化无量衆生、此没彼出。先南後北。不能以一念一時放光普照、遍至十方世界教化衆生。有出没前後相故。

◗479:13 是故興願。願我仏土諸大菩薩、於一念時項、遍至十方作種種仏事。

◗479:14 是故言无垢荘厳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仏会、利益諸群生。

◗480:◗1 問曰、上章云身不動揺而遍至十方。不動而至、豈非是一時義耶。与此若為差別。

◗480:◗3 答曰、上但言不動而至、或容有前後。此言无前无後。是為差別。亦是成上不動義。若不一時則是往来。若有往来則非不動。是故為成上不動義故、須観一時。

◗480:◗6  雨天楽花衣 妙香等供養 讃諸仏功徳 无有分別心

◗480:◗7 仏本何故起此荘厳。見有仏土、菩薩人天、志趣不広、不能遍至十方无窮世界供養諸仏如来大衆。或以己土穢濁不敢向詣浄郷。或以所居清浄鄙薄穢土。以如此等種種局分、於諸仏如来所不能周遍供養発起広大善根。

◗480:10 是故願言、我成仏時、願我国土一切菩薩声聞天人大衆、遍至十方一切諸仏大会処所、雨天楽天花天衣天香、以巧妙辨辞供養讃嘆諸仏功徳。

◗480:12 雖嘆穢土如来大慈謙忍、不見仏土有雑穢相。雖嘆浄土如来无量荘厳、不見仏土有清浄相。何以故。以諸法等故諸如来等。是故諸仏如来名為等覚。若於仏土起優劣心、仮使供養如来、非法供養也。是故言雨天楽花衣、妙香等供養、讃諸仏功徳、无有分別心。

◗481:◗3  何等世界无 仏法功徳宝 我願皆往生 示仏法如仏

◗481:◗4 仏本何故起此願。見有軟心菩薩、但楽有仏国土修行无慈悲堅牢心。

◗481:◗5 是故興願。願我成仏時、我土菩薩皆慈悲勇猛堅固志願能捨清浄土、至他方无仏法僧処、住持荘厳仏法僧宝示如有仏、使仏種処処不断。

◗481:◗7 是故言何等世界无、仏法功徳宝、我願皆往生、示仏法如仏。

◗481:◗8 観菩薩四種荘厳功徳成就、訖之于上。

◗481:◗9 次下四句是廻廻向門。

◗481:10  我作論説偈 願見弥陀仏 普共諸衆生 往生安楽国

◗481:11 此四句是論主廻向門。廻向者廻己功徳普施衆生、共見阿弥陀如来生安楽国。

◗481:13  无量寿修多羅章句、我以偈誦総説竟。

◗481:14 問曰、天親菩薩廻向章中言普共諸衆生、往生安楽国、此指共何等衆生耶。

◗482:◗1 答曰、案王舎城所説无量寿経、仏告阿難、十方恒河沙諸仏如来、皆共称嘆无量寿仏威神功徳不可思議。諸有衆生、聞其名号信心歓喜、乃至一念至心廻向、願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転。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案此而言、一切外道凡夫人、皆得往生。

◗482:◗5 又如観无量寿経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悪、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悪業故応堕悪道逕歴多劫受苦无窮。

◗482:◗7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説妙法教令念仏。彼人苦逼不遑念仏。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応称无量寿仏。如是至心令声不絶、具足十念称南无无量寿仏。称仏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項即得往生極楽世界。

◗482:11 於蓮花中満十二大劫、蓮華方開。当以此償五逆罪也 観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声為其広説諸法実相、除滅罪法。聞已歓喜、応時則発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以此経証、明知下品凡夫但令不誹謗正法、信仏因縁皆得往生。

◗483:◗1 問曰、无量寿経言、願往生者皆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観无量寿経言、五逆十悪具諸不善亦得往生。此二経云何会。

◗483:◗3 答曰、一経以具二種重罪。一者五逆、二者誹謗正法。以此二種罪故、所以不得往生。一経但言作十悪五逆等罪、不言誹謗正法。以不謗正法故、是故得生。

◗483:◗5 問曰、仮使一人、具五逆罪而不誹謗正法、経許得生。復有一人、但誹謗正法而无五逆諸罪。願往生者得生以不。

◗483:◗7 答曰、但令誹謗正法、雖更无余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経言、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一劫重罪。誹謗正法人堕阿鼻大地獄中、此劫若尽復転至他方阿鼻大地獄中。如是展転逕百千阿鼻大地獄。

◗483:10 仏不記得出時節。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又正法者即是仏法。此愚痴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仏土之理。仮使但貪彼土安楽而願生者、亦如求非水之氷、无煙之火。豈有得理。

◗483:13 問曰、何等相是誹謗正法。

◗483:13 答曰、若言无仏无仏法、无菩薩无菩薩法。如是等見、若心自解、若従他受、其心決定皆名誹謗正法。

◗484:◗1 問曰、如是等計但是己事。於衆生有何苦悩踰於五逆重罪耶。

◗484:◗2 答曰、若无諸仏菩薩説世間出世間善道教化衆生者、豈知有仁義礼智信耶。如是世間一切善法皆断、出世間一切賢聖皆滅。汝但知五逆罪為重而不知五逆罪従无正法生。是故謗正法人、其罪最重。

◗484:◗5 問曰、業道経言、業道如称。重者先牽。如観无量寿経言。有人造五逆十悪具諸不善。応堕悪道逕歴多劫受无量苦。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称南无无量寿仏。如是至心令声不絶、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楽浄土。即入大乗正定之聚、畢竟不退。与三塗諸苦永隔。先牽之義、於理如何。

◗484:◗9 又曠劫已来、備造諸行、有漏之法繋属三界。但以十念念阿弥陀仏便出三界。繋業之義復欲云何。

◗484:11 答曰、汝謂五逆十悪繋業等為重、以下下品人十念為軽、応為罪所牽先堕地獄繋在三界者、今当以義校量。軽重之義在心、在縁、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

◗484:13 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顛倒見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聞実相法生。一実一虚。豈得相比。譬如千歳闇室光若蹔至即便明朗。闇豈得言在室千歳而不去耶。是名在心。

◗485:◗2 云何在縁。彼造罪人自依止妄想心、依煩悩虚妄果報衆生生。此十念者依止无上信心、依阿弥陀如来方便荘厳真実清浄无量功徳名号生。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截筋破骨、聞滅除薬鼓、即箭出毒除。

◗485:◗6 首楞厳経言、譬如有薬、名曰滅除、若闘戦時用以塗鼓、聞鼓声者箭出毒除。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首楞厳三昧聞其名者、三毒之箭自然抜出。

◗485:◗6 豈可得言彼箭深毒厲、聞鼓音声不能抜箭去毒耶。是名在縁。

◗485:◗7 云何在決定。彼造罪人依止有後心有間心生。此十念者依止无後心无間心生。是名決定。

◗485:◗9 校量三義、十念者重。重者先牽能出三有。両経一義耳。

◗485:10 問曰、幾時名為一念。

◗485:10 答曰、百一生滅名一刹那。六十刹那名為一念。此中云念者不取此時節也。但言憶念阿弥陀仏。若総相若別相、随所観縁、心无他想十念相続名為十念。但称名号亦復如是。

◗485:13 問曰、心若他縁、摂之令還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復非无間。若凝心注想、復依何可得記念之多少。

◗485:14 答曰、経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数也。如言蟪蛄不識春秋。伊虫豈知朱陽之節乎。知者言之耳。十念業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但積念相続不縁他事便罷。復何仮須知念之頭数也。若必須知亦有方便。必須口授。不得題之筆点。

◗486:14 無量寿経優婆提舎願生偈註 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