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1  六要鈔第一

◗997:◗4 将釈此文、大分為二。第一釈題目、第二正解文。

◗997:◗4 初中又二。先釈題目、次解撰号。

◗997:◗6 先釈題中十一字内、初之一字与後三字能釈之詞、中間七字所釈之法。

◗997:◗7 初言顕者、広韻云、呼典切、明著。玉篇云、虚典切、明也。

◗997:◗8 言浄土者、弥陀報土、浄土之言雖亘十方、意在西方。超諸仏刹最為精故。

◗997:◗9 言真実者、是対仮権。

◗997:◗9 教行証者、所謂如次、所依所修所得法也。霊芝弥陀経義疏云、大覚世尊一代之教、大小雖殊、不出教理行果。因教顕理、依理起行、由行克果。四法収之、鮮無不尽。已上 教行証与教理行果、其義大同。於中、教行二種全同。理是摂教。彼義疏云、理即教体。即其義也。証即果也。果有近遠、近果往生、遠果成仏。証有分極、分証往生、究竟成仏、其義同也。

◗997:14 言文類者、広韻云、文無分切、文章也。又美也、善也、兆也。玉篇云、亡文切、文章也。類者、広韻云、力遂切、等也。種類相似。類聚所明其教行証之文故也。

◗998:◗3 序者、所謂次由述義、今述序也。

◗998:◗4 次釈撰号。

◗998:◗4 言愚禿者、愚是惷也。対智対賢。聖人之徳智也、賢也。実非愚惷。今言愚者、是卑謙詞、禿称為姓。第六巻奥流通文云、真宗興隆大祖源空法師並門徒数輩、不考罪科、猥坐死罪。或改僧儀賜姓名処遠流。豫其一也。爾者已非僧非俗。是故以禿字為姓。已上 是其義也。

◗998:◗8 釈沙門姓。増一阿含経云、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為沙門皆称釈種。已上 四分律云、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釈氏。已上 依之晋朝弥天道安、以釈為姓永伝後代。高僧伝中委判此事。是故今云愚禿釈等。

◗998:11 言親鸞者、是其諱也。俗姓藤原勘解相公、有国卿後、皇太后宮大進有範之息男也。昔於山門青蓮門跡、其名範宴少納言公、後入真門黒谷門下、其名綽空、仮実相兼。而依聖徳太子告命、改曰善信。厳師有諾、為之仮号、後称実名。其実名者、今所載是。其徳行等、具如別伝。

◗999:◗1 述者、広韻云、食聿切、著述也。説文循也、又作也。玉篇云、視律切、循也。已上 於上訓中不依作義、且依循義。故不云作、是卑謙義。論語第四述而篇云、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於老彭。註云、包氏曰、老彭殷賢大夫也、好述古事、我若老彭矣、但述之耳也。已上 同疏云、述而者明孔子行教。但述尭舜。自比老彭而不制作者也。已上

◗999:◗8 第二正解文、准依経論釈義常例、分文為三。一序、即序分。二自標列下至第六末引論語文、是正宗分。三自窃以下、終至尽巻流通分也。

◗999:11 第一於序分中、分文為五。

◗999:11 一従文初下至言恵日、略標弥陀広大利益。

◗999:12 二従然則下至言闡提、先依観経明教興由、粗述済凡救苦大悲。

◗999:13 三従故知下至崇斯信、重挙名号希奇勝徳、特勧下機易往巨益。

◗999:14 四従噫弘誓至莫遅慮、顕其聞法宿習之縁令人随喜、悲其未来流転之報堅誡疑慮。

1000:◗1 五従愚禿下、悦受三国伝来師訓、演所聞持之有実耳。

1000:◗3 就初文中、言窃以者、発端之言。難思弘誓无光明讃弥陀徳。共是十二光仏中名、綺言嘆之。

1000:◗4 難度海者是生死海、十住毘婆沙論云、乗彼八道船、能度難度海。已上 是讃弥陀利益文也。故用此言。

1000:◗6 言無明者、若依天臺此有通別。言通惑者、是界内惑、三毒之中痴煩悩也。言別惑者、合貪嗔痴名為通惑、塵沙无明此二種惑名為別惑。

1000:◗8 言恵日者、仏恵明朗、譬之日光。

1000:◗8 大経下云、恵日照世間、消除生死雲。已上

1000:◗9 憬興釈云、恵日者、随喩之名。惑業苦三、能覆真空及智日月、即同雲覆虚空日月、故云生死雲。仏智達真、能除自他惑業苦障、故云恵日。令生物解故、云照世間。已上

1000:10 浄土論云、仏恵明浄日、除世痴闇冥。已上

1000:10 鸞師註云、此二句名荘厳光明功徳成就。乃至 願言、使我国土所有光明、能除痴闇入仏智恵、不為無記之事。亦云、安楽国土光明従如来智恵報起故、能除世間冥。已上

1001:◗1 此等皆寄朗日光照称揚弥陀智光文也。

1001:◗1 又大師釈観経唯願仏日文云、言仏日者、法喩双標也。譬如日出衆闇尽除、仏智輝光无明之夜日朗。已上

1001:◗3 浄影師釈同経文云、仏能破壊衆生痴闇、如日除昏、故曰仏日。已上

1001:◗4 今所言者、是指釈迦。二仏雖異、仏徳比況其義相同。

1001:◗6 二先依観経明教興由中、言浄邦者、是指浄国、若云楽邦、即極楽也。

1001:◗7 言調達者、提婆達多、共是梵言、此云天熱。

1001:◗7 言闍世者、即阿闍世、序分義云、阿闍世者乃是西国正音、此地往翻名未生怨、亦名折指。已上

1001:◗9 興逆害者、経云、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随順調達悪友之教、収執父王頻婆沙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内。已上 序分七縁、解釈繁多。不遑具引、悉譲彼文。

1001:11 言浄業者、是念仏也。

1001:11 問。観経云、汝当繋念諦観彼国、浄業成者。已上

1001:12 大師釈云、言汝当繋念已下、正明凡惑障深心多散動、若不頓捨攀縁、浄境无由得現。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若依此法名為浄業成也。已上

1001:14 是指観門以為浄業。

1002:◗1 又同経云、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浄業者得生西方極楽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乃至 如此三事名為浄業。乃至 此三種業、過去未来現在三世諸仏浄業正因。已上

1002:◗3 是指三福、以為浄業。

1002:◗4 又同経云、為未来世一切衆生為煩悩賊之所害者、説清浄業。已上

1002:◗5 釈云、言説清浄業者、此明如来以見衆生罪故、為説懴悔之方、欲令相続断除、畢竟永令清浄。已上

1002:◗6 此等経釈、或約定観、或約散善、或約懴悔、立浄業名。何云念仏。

1002:◗7 答。於此可有一往再往、顕説隠説、随他随自等之差別。謂浄業名、於諸善法雖無所遮、若約定散懴悔方等、一往顕説随他意語、所出難之諸文是也。若以念仏名清浄業、再往隠説随自意語。

1002:10 即釈説清浄業経文、有二重釈。初重釈者、備問端之懴悔文是。

1002:11 二重釈云、又言清浄者、依下観門専心念仏、注想西方、念々罪除故清浄也。已上 是随自意、所以知者、是依彼経持名附属並大師釈雖説定散意在専称之文意耳。

1002:14 言釈迦者、今日教主、云度沃焦。

1002:14 言韋提者、夫人之名、此云思惟。

1003:◗1 選安養者、経云、時韋提希白仏言、世尊、是諸仏土、雖復清浄皆有光明、我今楽生極楽世界阿弥陀仏所。已上

1003:◗3 釈曰、従時韋提白仏下至皆有光明已来、正明夫人総領所見、感荷仏恩。此明夫人総見十方仏国、竝皆精華、欲比極楽荘厳、全非比況、故云我今楽生安楽国也。乃至 従我今楽生弥陀已下、正明夫人別選所求。此明弥陀本国四十八願、願願皆発増上勝因。乃至 諸余経典勧処弥多、衆聖斉心皆同指讃、有此因縁、致使如来密遣夫人別選也。已上

1003:◗8 問。夫人別選只可自選。今云致使如来密遣夫人、其意如何。

1003:◗9 答。此有二義。一義云、韋提凡夫、心想羸劣。恐是難辨諸土勝劣、是故如来密加神力令選取也。一義云、在世多権、分極凡聖互為主伴、各助仏化。能化所化同共発起済凡之教。是則為度未来実機。

1003:12 法事讃云、与仏声聞菩薩衆同遊舎衛住祇園。已上

1003:13 不云仏与、已云与仏。能所同心其意可知。密有二義。若約初義、如来冥加其神力故、直令夫人密領解上勧処弥多皆同指讃通別因縁。然未顕説、故説為密。若約後義、如来韋提共知因縁、且望衆会是為密也。

1004:◗3 権化仁者、若依初義者指仏、即是世雄。上下雖殊是非別也。若拠後義者、通指調達闍世韋提、発起衆也。

1004:◗4 言群萌者、是衆生名、衆生心中有仏種故、蒙法潤類生仏道芽。此理普通一切衆生、故云群萌。

1004:◗6 大経上云、欲拯群萌恵以真実之利。已上

1004:◗7 玄義云、灑甘露潤於群萌。已上

1004:◗7 言世雄者、是世尊名、又云雄猛。

1004:◗8 逆謗等者、挙重悪機。逆謂五逆 在第三末、謗謂謗法。同上

1004:◗8 言闡提者、涅槃経云、一闡名信、提名不具。信不具故名一闡提。已上 具云一闡提、今略云闡提。彼玄義云謗法与无信、无信是也。言无信者、雖聞仏法都无信謗。以之謂之謗法猶重。

1004:◗3 三重挙名号勝徳文中、

1004:11 言円融者、是対隔歴。乃是円満融通之義。此阿弥陀三字、即是為空仮中三諦理故、名曰円融至徳嘉号。

1004:13 難信金剛信楽等者、他力真実信心相也。

1004:14 言難信者、大経下云、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已上 又云、人有信慧難。已上 又云、若聞斯経信楽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已上 小経云、為一切世間、説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已上

1005:◗2 言金剛者、他力信楽堅固不動仮喩金剛、是不壊義。

1005:◗3 問。於金剛体有幾徳耶。

1005:◗4 答。梁摂論云、有四義故以金剛譬三摩提。一能破煩悩山、二能引无余功徳、三堅実不可破壊、四用利能令智慧通達一切法无礙。已上 今依此文。

1005:◗6 言除疑者、能破煩悩、用利通達无礙徳也。

1005:◗7 言獲徳者、能引功徳、堅実義也。

1005:◗7 金剛頂経疏云、金剛者、是堅固利用二義、即喩名也。堅固以譬実相、不思議秘密之理、常在不壊也。利用以喩如来智用、摧破惑障顕証極。已上

1005:◗9 由堅固故獲得如来真実功徳、由利用故除却疑網所覆迷也。

1005:10 又云、世間金剛有三種義。一不可壊、二宝中之宝、三戦具中勝。已上

1005:11 又梵網古迹上云、金中精牢名曰金剛。已上

1005:12 以此等文、応知金剛堅固之義。

1005:13 問。所出諸文、皆以仏果功徳譬彼金剛。今譬凡夫浅位信楽。何輙比之。

1005:14 答。雖似凡夫所発信心、此心発起如来選択願心。是故全非凡夫浅位、自力信故、或云清浄、或云真実。

1006:◗1 故玄義云、共発金剛志、横超断四流。已上

1006:◗2 散善義云、此心深信由若金剛。已上

1006:◗2 師釈既爾、今釈无失。

1006:◗3 言捷径者、速疾道也。宋韻云、捷疾葉切、獲也、次也、疾也、剋也、勝也、成也。説文、猟也、軍獲得也。楽邦文類云、綜官張掄云、八万四千法門、无如是之捷径。已上第二巻引之

1006:◗5 如来発遣者、是釈尊指授。

1006:◗6 最勝直道者、是弥陀願力。

1006:◗6 散善義二河譬喩云、仰蒙釈迦発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悲心招換、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々无遺、乗彼願力之道、捨命已後得生彼国、与仏相見慶喜何極也。已上

1006:10 四顕聞法縁、令人随喜、及誡疑慮之文易見。

1006:10 言真言者、非陀羅尼。別由真宗誠言之理、総依仏語誠実之義曰真言也。

1006:11 問。所言之義、有例証乎。

1006:12 答。安楽集上云、採集真言、助成往益。已上 又五会讃云、此是釈迦三世諸仏誠諦真言、足以為信敬、可依行。是其例也。

1007:◗1 五悦受師訓述聞持中、言西蕃者、是西天也、正云天竺。西対震旦、即是月支、支又用氏。

1007:◗2 言東夏者、即是震旦。東対天竺、夏中国名。夏宋韻云、大也、又諸。夏一曰、中国之人。已上

1007:◗3 言真宗者、至下可詳。

1007:◗5 第二於正宗中、分巻為六。教行信証真化仏土、従一至六如次明之。

1007:◗7 当巻大文第一明教。於中為五。

1007:◗7 一者標列、次第如文。二者題目。三者標挙、題後一行。四者正釈、自文初下至引興釈。五者総結、爾者以下是其文也。

1007:10 初就標列。

1007:10 問。題目所標、在教行証。三外更加信真仏土及化身土。於首題中難摂此等。然者於題有未尽過、如何。

1007:11 答。教行証三常途教相、信真化土今師所加。任常教相雖標其三、依為最要、今加後三。但至云題難摂余者、行中摂信、証中広摂真化仏土。所以然者、行所行法、信是能信。

1007:14 故玄義云、言南无者即是帰命、亦是発願廻向之義。言阿弥陀仏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已上

1008:◗2 信行不離、機法是一。由此義故、以信摂行。於証雖有往生成仏分証究竟、遠近差別、先以往生為其近果。是則証也。然往生後所見身土、依解行異雖有真化、総摂証中。是故且依相摂義門、於題目中无未尽失。

1008:◗6 二明題目中、又分為二。初正明題、次釈撰号。

1008:◗7 初明題中、

1008:◗7 問。首題在上、何重挙邪。

1008:◗7 答。上首題者一部総称。是故整足云教行証。即通加序。今題額者、当巻別号。故略行証、唯置教字、除序加一。是故重題、最得義趣。

1008:◗9 問。教唯当巻、更无有余。何云一乎。

1008:10 答。於六巻中居其初故、称之為一。所謂真実教即是第一、乃至顕化身土即是第六。是則大師観経義釈首題次第、宜為例証。如云玄義分巻第一乃至散善義巻第四、巻々相換、各異其題。

1008:14 次撰号中、

1008:14 問。題名重挙其義可然。重安撰号有何要耶。

1008:14 答。是総別差。序前撰号総被一部、今於当巻別而安之。是慇懃義、重置無過。又有異本、序前無之。

1009:◗2 問。上置述字、今改為集。両所不同有何由乎。

1009:◗3 答。上言述者、序述意故。今言集者、多集文故。

1009:◗4 次就標挙、

1009:◗4 問。上標列中、載真実教、其義可足。今重挙之、豈非繁重。

1009:◗5 答。上標列者、広通一部。今標挙者、限在当巻。況標列中雖有真実教之名目、未顕教体。今挙経名明其教体。有総別異、更非繁重。経名等事、至下可詳。

1009:◗8 四就正釈中、分文為三。自文初下至経体也、総標教旨。次何以等者、是徴問言。大無以下是正引文。

1009:10 就総標中、自文初至是也略標。自斯経下至実之利略叙大意。自是以下明経宗体。

1009:12 初略標中、言謹按者発端之言。浄土等者、先標宗名、顕所説真。

1009:12 言真宗者、即浄土宗也。散善義云、真宗叵遇。已上 五会讃云、念仏成仏是真宗。已上

1009:14 問。五会讃中、依大般若経作離六根讃云、色性本来无障、无来无去是真宗。已上 声性香性味性触性法性、皆同。是以般若名真宗歟。

1010:◗2 又耆闍法師立六宗時、一以毘曇名因縁宗、二以成実名仮名宗、三以大品及同大論名誑相宗、四以涅槃並華厳経名常住宗、五以法花名曰真宗、六以大集名曰円宗。如此義者、真宗之名、在法花。何限浄教独名真宗。

1010:◗6 答。離六根讃、雖依般若、既是浄土五会讃文。是則浄土法性常楽、畢竟无生甚深之理、冥契般若无相空理。故真宗名、不必般若。是被浄土。次至耆闍法師立名、法花弥陀、内証同体。彼為聖教、此為凡教。所被之機、聖凡雖殊、所説之法、共是一乗、真宗之称、彼此密通。此是今家不共別意。総而言之、広於仏教立真宗名、又非所遮。

1010:11 圭峯盂蘭盆経疏云、良由真宗未至、周孔且使繋心。已上 霊芝同新記釈之云、真宗即仏教。已上

1010:12 依此義辺、五会六宗所立之名、又无所限。通別両意、竝可存之。

1010:13 但真宗名、於念仏門、殊有其理。大経説為真実之利、小経亦云説誠実言。一代教中、実為凡夫出離要道。真実宗旨、其義応知。

1011:◗1 言有二種廻向等者、出自論註。

1011:◗2 彼註下巻明解義分立十重中、第二起観生信章門引本論文云、云何廻向、不捨一切苦悩衆生、心常作願。廻向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已上

1011:◗4 註云、廻向有二種相。一者往相、二者還相。往相者、以己功徳廻施一切衆生作願、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楽浄土。還相者、生彼国已、得奢摩他毘婆舎那方便力成就、廻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衆生、共向仏道。若往若還、皆為抜衆生渡生死海。是故言廻向為首成就大悲心故。已上

1011:◗8 問。所言廻向、是為衆生所修廻向、将為如来所作廻向。

1011:◗9 答。五念門行、本是衆生所修行也。而尋其本、偏以仏力為増上縁所成就故、以実而論、諸仏菩薩皆以五念得菩提故、弥陀正覚即修五念速得成就。然五門中、此廻向行、往生之後、為出功徳成就大悲度生死海。仏本願力為其本故、推功於仏、所剋唯為仏廻向也。

1011:13 問。所立之義、有其証耶。

1011:14 答。同解義分第十利行満足章云、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徳、乃至 出第五門者、以大慈悲観察一切苦悩衆生、示応化身、廻入生死園、煩悩林中、遊戯神通至教化地。以本願力廻向故。是名出第五門。乃至 菩薩如是修五門行自利々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已上

1012:◗4 註云、問曰、有何因縁、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答曰、論言、修五門行、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覈求其本、阿弥陀如来為増上縁。他利之与利他、談有左右。若自仏而言、宜言利他。自衆生而言、宜言他利。今将談仏力、是故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凡是生彼浄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縁阿弥陀如来本願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仏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已上此釈文第二巻引之

1012:10 今家特立如来他力廻向之義、専依此文。

1012:11 夫顕真実教者等者、

1012:11 問。現行本云无量寿経、不安大字。今何加之。

1012:12 答。今於此経広略名。広如経題。称略名時謂之大経。依大部辺相応多義。約説仏願符順勝義。標多勝義故加大字。崇重義也。

1012:14 問。異訳経中既有大阿弥陀経名、恐可混乱、如何。

1012:14 答。彼依梵語、此用漢音。縦有大字何混乱耶。

1013:◗1 問。此義今家私意巧歟、若有証乎。

1013:◗2 答。有其文証。五会讃云、今依大无量寿経五会念仏。已上 又云、問曰、五会念仏、出在何文。答曰、大无量寿経云、或有宝樹、車渠為本。乃至 住不退転至成仏道。已上

1013:◗4 問。此双巻経翻訳何時、又於異訳有幾種耶。

1013:◗5 答。此二巻経、当曹魏代印度三蔵康僧鎧訳。今此経者、当第四代。於異訳差、依内典録衆経目録楽邦文類貞元録等諸録之意、凡此経有十二代訳。而於其中、五存七闕。

1013:◗7 言五存者、一无量清浄平等覚経二巻、月氏沙門支婁迦懴、後漢代訳、是第二代。

1013:◗9 二阿弥陀経二巻、称大阿弥陀経是也。月氏優婆塞支謙、字恭明、当呉代訳。是第三代。

1013:10 三今経是也。当第四代。

1013:10 四大宝積経无量寿会二巻、印度三蔵菩提流支 此云覚愛 大唐代訳。此経一百二十巻中、第十七八、一経四十九会之中是第五会。第十一代。

1013:13 五大乗无量寿荘厳経三巻、西天沙門法賢三蔵、大宋代訳。第十二代。

1013:14 言七闕者、无量寿経二巻、安息国沙門安清、字世高、後漢代訳。是第一代。

1014:◗1 二又无量寿経二巻、西域沙門帛延、曹魏代訳。是第五代。

1014:◗2 三又无量寿経二巻、沙門竺曇摩羅密 此云法護、当晋代訳。是第六代。

1014:◗3 四又无量寿至真等正覚経二巻、又名楽仏土楽経、又名極楽仏土経、西域沙門竺法力、東晋代訳。是第七代。

1014:◗4 五新无量寿経二巻、沙門仏陀跋陀羅 此云覚賢、当同代訳。是第八代。

1014:◗5 六新无量寿経二巻、涼州沙門宝雲、当宋代訳。是第九代。

1014:◗6 七又新无量寿経二巻、𦋺賓国沙門曇摩羅密多 此云法秀、宋代訳也。是第十代。

1014:◗7 十二代中、唯荘厳経訳為三巻、余十一代皆為二巻。

1014:◗9 叙大意中、

1014:◗9 弥陀超発於誓等者、重誓偈意。彼偈説云、我建超世願、必至无上道。已上

1014:10 広開等者、又同偈云、為衆開宝蔵、広施功徳宝。已上

1014:11 釈迦等者、至下引文委可解之。

1014:12 明宗体中、

1014:12 問。如来本願即是名号。然者宗体有何別耶。

1014:12 答。言本願者、先指六八。以之為宗。願々所詮偏在念仏。以之為体。是故且以総別為異。

1015:◗1 次徴問中、

1015:◗1 問。先不判云出世大事。今何如此設徴問耶。

1015:◗1 答。云仏本願云仏名号、出離正道、大悲極際、雖不発言、如来出世大事在之。故徴問也。

1015:◗4 正引文中、亦有其四。所謂大経及如来会平等覚経憬興師釈。

1015:◗5 初大経中、今所引者、序分終文。

1015:◗5 且依浄影、従所引上爾時世尊至下願楽欲聞之句、分文為六。彼疏云、五爾時下正明発起。中有三双六重。初如来現相、次尊者下阿難請問、三於是下如来審問、四阿難下阿難実答、五仏言下如来嘆許、六対曰下阿難楽聞。已上

1015:◗9 此科文内、今所引文、除初現相並請問初座起等儀、正発問言以下引之。又下如来嘆許文残、第六阿難楽聞略之、非当要故。除初現相、爾時世尊、諸根悦予、姿色清浄光顔巍巍、同下阿難請問所挙今日世尊、乃至巍々。是故除之。又座起等、欲致請問前方便故、除其非要、引正発問以下文耳。

1015:14 請問文中、

1015:14 言今日者指上爾時。義寂云、爾時者、謂大衆已集、如来欲説、先現相時也。

1016:◗1 諸根等者、浄影云、眼等五根、同現喜相名根悦予。姿色清浄示現喜色。色无惨戚、故曰清浄。言光巍々、重顕喜色。言顔巍々者、重顕喜相。巍々是其高勝之貌。已上 憬興大同。

1016:◗4 義寂云、眼等諸根、熙然舒泰。姿色清浄者、姿容色像静若澄淵。光顔巍々者、光輝顔貌厳然可観、将欲宣説奇特之法。是故先現非常相也。已上

1016:◗6 如明等者、浄影云、。鏡光外照名為影表、外照之光明顕鏡内名為影裏。仏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施之光、顕耀仏身名影表裏。已上

1016:◗8 嘉祥云、表裏者、表語其形、裏明心悦。已上 憬興云、鏡光外照名為影表。即同仏身光明外舒影暢表裏。即挙己所視也。已上 義寂云、謂如明鏡面極浄故、艶采外将還自内映。如来容色顕耀同此。已上

1016:11 唯然等者、浄影云、唯是専義、彰己専念。乃至 然謂爾也、彰己心中所念実爾。已上 義寂云、唯然大聖者、申所念也。於中先正申、後比决。乃至 敬諾彼旨也。既蒙聖旨所教、斯従故明然也。我心念言者、申自所念也。已上

1016:14 今曰世尊住奇特法等者、興如下引。法位同之。

1017:◗1 浄影意云、初句是総。仏所住法超余人故、名奇特法。後四是別。於此別中、初句自徳、即是涅槃、諸仏同住、故云仏住。於世為猛、故名世雄。次句利他、謂四摂等。住此行故導人見正、故名世眼。第三句自徳、即是菩提、住此能知諸仏之徳。於世英勝、故名世英。第四句是利他之徳、所謂十力四无畏等。行之度物、五天中上、故名天尊。其五天者、一者世天 世間人王、二者生天 、三界諸天、三者浄天 四果支仏、四者義天 菩薩善能解空寂義、五者第一義天 仏解仏性不空義故

1017:◗8 義寂云、略標五号。住五法者、顕揚等説諸仏功徳、略有五種。一妙色、二寂静、三勝智、四正行、五威徳。乃至 今日世尊住奇特法者、即是第一妙色功徳。相好荘厳世无倫故、即由此徳名為世尊。今日世雄住仏所住者、是即第二寂静功徳。密護根門永抜惑習、唯仏独得住此法故、即由此徳、名為世雄。今日世眼住導師行者、即是第三勝智功徳。知世非世能導衆人故、即由此徳名為世眼。今日世英住最勝道者、即是第四正行功徳。利楽自他行最為勝導故、即由此徳名為世英。今日天尊行如来徳者、即是第五威徳功徳。神通遊戯名如来徳、即由此徳名為天尊。已上

1018:◗2 去来現仏仏仏等者、浄影云、去来現下念仏所為。勝諸如来、是所為也。仏々相念挙余類此。得无今仏念諸仏耶者、惻此因余。耶者、是其不定辞、以理測度未敢専决、是故言耶。已上 憬興同之。

1018:◗5 寂云、謂三世仏更互相念。所住功徳、得无今仏念諸仏耶者、謂今世尊有必相念諸仏徳也。言得无者、謂必有也、下置耶故。即我世尊釈迦牟尼仏、念於弥陀法身浄土因果功徳。承旨覩相知必有也。

1018:◗8 何故威神光々等者、浄影云、宝積経云、世尊今者入大寂定行如来徳、皆悉円満善能建立大丈夫行。思惟去来現在諸仏、世尊何故住斯念耶。已上 依此之文我今思惟仏々相念、釈尊何不知諸仏現相耶。然今超過諸仏而現此之奇相、有何故耶。已上

1018:12 義寂云、謂若无有仏々相念、何故威光乃如是耶。已上

1018:13 言光々者、同次下云、表裏並耀名為光々。已上 憬興云、即顕曜之状也。梵網疏云、光々者盛義也。已上

1019:◗2 於是世尊 乃至 問斯義者、如浄影者如来審問、阿難実答、第三第四両科文也。義寂名云審彼所問、於中分二。一如来審問、二阿難奉答。分文聊異其意大同。寂云。位居不足能問深義、故審問也。冥承聖旨自発斯問、更无諸天教我令問。義意如此、不煩怙文。已上

1019:◗7 五如来嘆許中亦三。初嘆所問、二阿難当知下対請問、三阿難諦聴下明勅聴許説。

1019:◗8 初文亦三。先嘆恵問、次如来下挙仏出難値、三今所下嘆所問益多。已上

1019:10 善哉等者、義寂云、善哉阿難者美其人也。所問甚快者嘆其問也。

1019:11 発深等者、浄影云、発深智恵嘆其問智、向前念仏五種功徳名発深智。真妙弁才嘆其問辞、向前嘆仏住於五徳名真妙弁。弁実名真、言巧称妙。言能弁了語能才巧、故曰弁才。已上 義寂云、智愜聖旨故深、弁当時機故妙。智深弁妙、故善哉也。

1019:14 愍念等者、浄影云、愍生問義、嘆其問意。亦得名為嘆問所為。阿難向前挙仏五徳而為請問。此之五徳以恵為主名問恵義。已上 義寂云、所問唯存愍念衆生不求名利、故甚快也。已上 憬興云、称仏之五号、故発深智恵。将五住之徳嘆五号之義、故真妙辨才。已上

1020:◗6 如来以无蓋大悲等者、浄影云、次難値中亦二。初法次猶霊下譬。已上

1020:◗7 就初文中、无蓋大悲者、浄影云、仏悲殊勝、不能蓋上、名无蓋悲。已上 義寂云、言无蓋者、猶无上也。更无余悲覆蓋上故。有本作无尽、義亦无爽。已上 憬興同之。玄一師意、以尽為勝。

1020:◗9 矜哀三界者、憬興云、矜亦憐也。矜宋韻云、拱陵切、矛柄。一曰、愍也、荘也、憐也。

1020:11 言三界者、倶舎論第十八頌曰、地獄傍生鬼人及六欲天、名欲界二十、由地獄州異。此上十七処名色界。於中三静慮各三、第四静慮八。无色界无処、由生有四種。已上

1020:13 論註上云、三界、一是欲界、所謂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餓鬼地獄等是也。二是色界、所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等是也。三是无色界、所謂空処識処无所有処非想非非想処天等是也。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転之闇宅。已上

1021:◗3 光闡等者、教法利人名為道教、証理益物以為真実。光広也、闡暢也、恵施也 諸師意。今依宗義言道教者、光指一代、益亘五乗。

1021:◗5 真実利者、指此名号。即是仏智。指名号者、流通文云、其有得聞彼仏名号、歓喜踊躍、乃至一念。当知、此人為得大利。即是具足无上功徳。已上

1021:◗7 同経文、説仏五智云、生疑惑者、為失大利。已上 就信与疑説其得失、共云大利。以念名号説為大利、以疑仏智為失大利。名号仏智全是一法。序分標之説真実利、宜思択之。

1021:10 次就譬中、浄影云、霊瑞華者、梵云優曇波羅、又云優曇鉢樹。法花文句云、優曇花者、此云霊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已上 霊瑞之名以之可知。

1021:12 此経下云、如優曇鉢花、希有難遇故。已上 法花第一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諸仏如来時乃説之。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已上 又第八巻厳王品云、仏難得値、如優曇波羅花。已上

1022:◗1 言時々者、憬興云、希出之義、以善時出故。已上

1022:◗2 今所問下至天人民、仏嘆所問益多文也。

1022:◗2 阿難等者、浄影云、二対請問中亦二。初述成請問、次所以下挙因結果徳。初文亦二。先述阿難所問、次以一下述阿難所見。已上

1022:◗4 初先就述阿難所問相対有異。浄影云、如来等者、此有五句。初一句総、後四句別。是則述成前之五徳。謂如来覚述前奇特、正覚即是仏所得故。其智難量述前仏住、仏智能証涅槃理故。多所導御述前導師、以四摂等導衆生故。恵見无述如来徳、如来徳皆恵為主故。无能遏絶述最勝道、菩提勝故、不為他人所止抑故。已上 憬興同之。但有少異。第四第五相翻是也。

1022:10 問。今所引文、於一科文何除初後。除其初者、且依浄影三双六重解釈之中、最初如来現相文是。除其終者、如来嘆許三文段中、二対所問内、又分二中、初述成請問内、先述阿難所問。今之所引至于此文。次述所見以下之文、重々子段乃至第六阿難楽聞句等除之。有何意耶。

1022:14 答。如此引文、就其当用引之許也。一科始終何強悉引。除其初意、如来現相既在阿難請問之詞以彼現相載請問言。彼此之相非別故也。除其終意、非今要故。

1023:◗3 問。今所引用、其要如何。

1023:◗3 答。述為出世大事之旨、成此大経為真実教。是其要也。

1023:◗4 問。大事因縁文在法花。今経更无本懐之言、何成其義。

1023:◗5 答。論其出世本懐之義、略有二意。

1023:◗5 一約教権実。三乗是権、一乗是実。故以一乗説為本懐。是法花意。

1023:◗6 二約機利鈍。

1023:◗6 般舟讃云、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无智難開悟。已上

1023:◗7 玄義云、諸仏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没衆生。是以勧帰浄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済為。已上

1023:◗9 観念法門云、釈迦出現、為度五濁凡夫、則以慈悲、開示十悪之因報果三途之苦、又以平等智恵、悟入人天廻生弥陀仏国。已上

1023:11 大悲本懐、唯在済度障重根鈍常没衆生。而利根少、鈍根者多。故知諸教出離是少、浄土得脱其機是多。依此道理、所施利益、超過諸教。浄土教門豈非本懐。

1023:13 故大経云、如来智恵海、深広无涯底。已上 蓋此意也。慈悲深重救度悪機、故説為深。利益広大普被群機、故説為広。

1024:◗2 次如来会説相大同。以此諸相校大経説、阿難白仏下至非因天等阿難実答、仏告阿難下如来嘆許。於中、自初至是之義先嘆恵問、自汝為下至問斯義挙仏出難値、自又為下嘆所問益多。

1024:◗6 次覚経文、其意可見。

1024:◗7 次興釈中、

1024:◗7 釈奇特法、神通輪者、三業之中是身業名。即以口業名説法輪、又以意業名記心輪。是法相宗名目而已。

1024:◗9 釈仏所住、普等三昧者、六八願中第四十五聞名見仏之願説言、設我得仏、他方国土諸菩薩衆、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仏、常見无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仏。若不爾者、不取正覚。已上

1024:12 憬興釈云、普者即普遍義、等者即斉等義。所見普広、仏者皆見。故所住定名為普等。已上

1024:13 玄一釈云、由此三昧力普見諸仏世界、故言為普。平等現見无所見、故言普等。已上

1024:14 於此三昧有多異名。遍至三昧普至三昧及名普遍三摩地是。如次悲花分陀利経荘厳経説。

1025:◗2 問。依何等義名普等耶。

1025:◗2 答。如上所引両師釈者、依見仏義名為普等。是従果名。従因言名念仏三昧、是其名也。

1025:◗5 導師行中言五眼者、依常途説、一者肉眼、二者天眼、三者恵眼、四者法眼、五者仏眼。

1025:◗6 言肉眼者、人間扶根四境名肉、正根浄色能見名眼。但縁隙塵已上麁色不縁牛塵已下細色、又縁障内不縁障外、又縁近境不縁遠境。

1025:◗8 言天眼者、禅定名天。依天得眼、故名天眼。天中浄色以為其体、能見衆生此死生彼。大論三十三云、肉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外不見内、見昼不見夜、見上不見下。以此等故求天眼。得此天眼、遠近皆見。前後内外上下悉皆无。已上

1025:12 言恵眼者、縁真諦智、能照空理故名恵眼。

1025:12 言法眼者、縁俗諦智、能照法故名為法眼。

1025:13 言仏眼者、就人為名、故名仏眼。縁中道智以為其体。

1025:14 於此五眼、四眼是別、仏眼是総。四眼至仏悉名仏眼。是故天臺文句四云、仏眼円通、本勝兼劣。四眼入仏眼皆名仏眼。已上 此是諸教通途説相。

1026:◗2 問。大経下云、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无量无限。法眼観察究竟諸道。恵眼見真能度彼岸。仏眼具足覚了法性。已上 是与上説同異如何。

1026:◗4 答。有同有異。言其同者、五眼功用不相監故。言其異者、今大経説浄土菩薩之功徳故、肉眼天眼所見分量超人天分。至仏眼者、是説菩薩所具徳故、不及究竟、又法与恵三四前後。

1026:◗7 肉眼清徹靡不分了者、義寂云、随其所応、若近若遠、若内若外、皆分明見。由根精徹境无障故。

1026:◗9 天眼通達无量无限者、論説、菩薩天眼有二種。一果報得、二修禅得。果報得者、常与肉眼合用。唯闇夜天眼独用。余人得果報天眼見四天下。欲界諸天見下不見上。菩薩所得果報天眼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 菩薩用是天眼見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衆生々死善悪好醜及善悪業因縁无所障、一切皆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貮天眼所見、又能過之。是諸天、不能知菩薩天眼所見。何以故。是菩薩出三界得法性生身、得弁才力故。此中所言无量限者、随応通説報得及修。四十八願中所説者、就最少説故不相違。已上

1027:◗3 問。肉眼精徹、天眼通達、二眼所見同无限者、何為差別。

1027:◗4 答。憬興云、照矚現在色像、名為肉眼。能見衆生此死生彼、故名天眼。已上

1027:◗5 法眼観察究竟諸道者、同師云、法眼即以有智為体。能見衆生欲性心及諸仏法、故名法眼。普知三乗道法差別、故云究竟諸道。已上

1027:◗7 義寂云、余処多説恵眼第三。此中先説法眼者、修起次第応如先説。要先達真、方了俗故。然法眼境、与前二眼同是俗故。是此中先恵眼説。論云、菩薩初発心時、以肉眼見衆生受苦、心生慈愍学諸禅定修得五通。以天眼遍見六道衆生受種々身心苦、益加憐愍。故求恵眼以救済之。得此恵眼已見衆生心相種々不同、云何令衆生得是実法。故求法眼引導衆生令入法中、故名法眼。已上

1027:13 恵眼見真能度彼岸者、浄影云、能見真空、故名見真。除捨有相達到平等无相彼岸、名度彼岸。已上

1028:◗1 憬興云、度者至也。已上

1028:◗1 義寂云、論云、肉眼不能見障外事、又不能遠見。是故求天眼。天眼雖復見亦復虚誑。見一異相見衆物和合虚誑法、以是故求恵眼。恵眼中无如是過。已上

1028:◗3 思益三云、若有所見不名恵眼。恵眼不見有為法、不見无為法。已上

1028:◗5 大論三十三云、是天眼、見和合因縁生仮名之物不見実相、故求恵眼。得恵眼不見衆生尽滅一異相、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智恵自内滅、是名恵眼。已上

1028:◗7 仏眼具足覚了法性者、義寂云、又位々中随分成仏、故位々中亦具足眼。経説、初発心位已得十力分故。已上

1028:10 最勝道中言四智者、如来所具之功徳也。

1028:10 一大円鏡智。転第八識仏果得之。離諸分別於此智上身土影現、如於鏡上現衆色像。是故名為大円鏡智。

1028:12 二平等性智。転第七識初地得之。是観自他有情平等。是智品、与大慈悲等功徳相応。

1028:13 三妙観察智。転第六識真見道初得此智品。善観諸法自相共相。

1028:14 四成所作智。転前五識仏果得之。普於十方示現種々変化三業応作事業。

1029:◗2 如来徳中言即第一義天等者、釈意全同浄影所解。其釈在初、不能重挙。

1029:◗4 阿難以下対前問文。但此所対、浄影憬興有少不同。如来正覚已下三句所対全同。恵見无、无能遏絶、今此二句前後相翻。所謂浄影如上所引、興如今文。

1029:◗6 問。所引釈中、何除中間其智難量多所導御之二句耶。

1029:◗7 答。无別意趣。只挙初後略其中間、省略義也。

1029:◗9 爾者已下是総結也。今於其中、

1029:◗9 如来興世之正説者、出世本懐、済凡之義、如上具述。

1029:10 奇特最勝之妙典者、住奇特法住最勝道所説教故。

1029:11 一乗究竟之極説者、此経下云、究竟一乗至于彼岸。已上 義寂釈云、以一妙道普載群生、自他倶至无為岸也。已上 可得此徳之極説故。

1029:13 速疾円融之金言者、又云、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无量寿仏国快楽无極。長与道徳合明。永抜生死根本。已上 須臾之間永抜生死是速疾益。

1030:◗1 又云、横截五悪趣、悪趣自然閉。已上 言横截者、頓速義也。

1030:◗2 又云、聞法楽受行、疾得清浄処。已上

1030:◗3 又覚経云、速疾超便可到安楽国之世界。已上

1030:◗3 又十住毘婆沙論云、若人疾欲至不退転地者、応以恭敬心執持称名号。已上

1030:◗5 浄土論云、能令速満足功徳大宝海。已上

1030:◗5 是皆速疾得益義也。

1030:◗6 言円融者、如序中述。

1030:◗6 十方称讃之誠言者、第十七願諸仏咨嗟、即其意也。小経所説諸仏証誠、依此願耳。

1030:◗7 時機純熟之真教者、釈尊興世大悲本懐、是依時機純熟故也。

1030:◗8 流通文云、当来之世経道滅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経止住百歳。已上 法滅百歳之時下機、猶以得脱。何况末法最初之今、時節相応機縁純熟。

1030:10 西方要决云、末法万年余経悉滅、弥陀一教利物偏増。已上

1030:12 当巻大旨、略述如斯。

1030:14 六要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