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1  安楽集 巻下
  釈道綽撰

◗616:◗5 第四大門中有三番料簡。第一依中国三蔵法師并此土大徳等皆共詳審聖教、歎帰浄土、今以勧依。第二拠此経宗及余大乗諸部、凡聖修入多明念仏三昧、以為要門。第三問答解釈、顕念仏者得種種功能利益不可思議。

◗616:◗9 第一依中国及以此土大徳所行者、

◗616:◗9 餘五翳面牆。豈寧自輒。但以遊歴披勘、敬有師承。

◗616:10 何者謂中国大乗法師流支三蔵。次有大徳呵避名利、則有恵寵法師。次有大徳尋常敷演毎感聖僧来聴、則有道場法師。次有大徳和光孤栖二国慕仰、則有曇鸞法師。次有大徳禅観独秀、則有大海禅師。次有大徳聡恵守戒、則有斉朝上統。

◗616:14 然前六大徳並是二諦神鏡、斯乃仏法綱維。志行、殊倫古今実希。

◗617:◗1 皆共詳審大乗、歎帰浄土。乃是无上要門也。

◗617:◗1 問曰、既云歎帰浄土、乃是要門者、未知、此等諸徳臨終時、皆有霊験已不。

◗617:◗2 答曰、皆有、不虚。

◗617:◗3 如曇鸞法師、康存之日常修浄土。

◗617:◗3 亦毎有世俗君子、来呵法師曰、十方仏国皆為浄土、法師何乃独意注西。豈非偏見生也。

◗617:◗5 法師対曰、吾既凡夫、智恵浅短。未入地位、念力須均。如似置草引牛、恒須繋心槽櫪。豈得縦放、全无所帰。

◗617:◗6 雖復難者紛紜而法師独決。

◗617:◗7 是以无問一切道俗、但与法師一面相遇者、若未生正信、勧令生信、若已生正信者、皆勧帰浄国。

◗617:◗8 是故法師臨命終時、寺傍左右道俗、皆見幡花映院、尽聞異香音楽迎接遂往生也。

◗617:◗9 余之大徳臨命終時、皆有徴祥。若欲具談往生之相、並不可思議也。

◗617:11 第二明此彼諸経多明念仏三昧為宗者、

◗617:11 就中有八番。初二明一相三昧、後六就縁依相明念仏三昧。

◗617:12 第一依花首経仏告堅意菩薩、三昧有二種。一者有一相三昧、二者有衆相三昧。

◗617:14 一相三昧者、有菩薩、聞其世界有其如来現在説法、菩薩取是仏相、以現在前。若坐道場、若転法輪、大衆囲遶

◗618:◗1 取如是相。収摂諸根心不馳散、専念一仏不捨是縁。如是菩薩、於如来相及世界相了達无相、常如是観、如是行、不離是縁。

◗618:◗3 是時仏像即現在前而為説法。菩薩爾時深生恭敬、聴受是法、若深若浅、転加尊重。菩薩住是三昧、聞説諸法皆可壊相。聞已受持、

◗618:◗5 従三昧起能為四衆演説是法。

◗618:◗6 仏告堅意、是名菩薩入一相三昧門。

◗618:◗6 第二依文殊般若明一行三昧者、

◗618:◗7 時文殊師利白仏言、世尊、云何名為一行三昧。

◗618:◗8 仏言、一行三昧者若善男子善女人応在空閑処、捨諸乱意、随仏方所端身正向、不取相貌、繋心一仏専称名字念无休息、即是念中能見過現未来三世諸仏。何以故。念一仏功徳无量无辺、即与无量諸仏功徳无二。是名菩薩一行三昧。

◗618:11 第三依涅槃経、仏言、若人但能至心常修念仏三昧者、十方諸仏恒見此人如現在前。

◗618:13 是故涅槃経云、仏告迦葉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常能至心専念仏者、若在山林若在聚落、若昼若夜、若坐若臥、諸仏世尊常見此人如現目前。恒与此人而住受施。

◗619:◗1 第四依観経及余諸部、所修万行但能廻願莫不皆生。

◗619:◗2 然念仏一門、将為要路。

◗619:◗3 何者審量聖教有始終両益。若欲生善起行、則普該諸度。若滅悪消災、則総治諸障。

◗619:◗4 故下経云、念仏衆生摂取不捨、寿尽必生。此名始益。

◗619:◗5 言終益者、依観音授記経云、阿弥陀仏住世長久兆載永劫、亦有滅度。般涅槃時、唯有観音勢至、住持安楽接引十方。其仏滅度亦与住世時節等同。然彼国衆生一切无有覩見仏者。唯有一向専念阿弥陀仏往生者、常見弥陀現在不滅。此即是其終時益也。

◗619:◗9 所修余行、廻向皆生、世尊滅度有覩不覩。

◗619:10 勧後代審量使沾遠益也。

◗619:10 第五依般舟経云、時有跋陀和菩薩、於此国土聞有阿弥陀仏、数数係念。

◗619:11 因是念故見阿弥陀仏。既見仏已、即従啓問、当行何法得生彼国。

◗619:12 爾時阿弥陀仏語是菩薩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

◗619:14 当念仏身三十二相悉皆具足、光明徹照端正无比。

◗620:◗1 第六依大智度論有三番解釈。

◗620:◗1 第一仏是无上法王、菩薩為法臣。所尊所重唯仏世尊。是故応当常念仏也。

◗620:◗2 第二有諸菩薩自云、我従曠劫以来、得蒙世尊長養。我等法身智身大慈悲身、禅定智慧、无量行願、由仏得成。為報恩故、常願近仏。亦如大臣蒙王恩寵、常念其主。

◗620:◗5 第三有諸菩薩復作是言、我於因地、遇悪知識誹謗般若堕於悪道、経无量劫。雖修余行、未能得出。後於一時依善知識辺、教我行念仏三昧。其時即能併遣諸障、方得解脱。有斯大益故、願不離仏。

◗620:◗8 第七依花厳経云、寧於无量劫、具受一切苦、終不遠如来不覩自在力。

◗620:◗9 又云、念仏三昧必見仏、命終之後生仏前。見彼臨終勧念仏、又示尊像令瞻敬。

◗620:10 又善財童子求善知識詣功徳雲比丘所白言、大師云何修菩薩道帰普賢行也。

◗620:12 是時比丘告善財曰、我於世尊智慧海中唯知一法。謂念仏三昧門。何者於此三昧門中、悉能覩見一切諸仏及其眷属、厳浄仏刹、能令衆生遠離顛倒。念仏三昧門者、於微細境界中見一切仏自在境界、得諸劫不顛倒。念仏三昧門者、能起一切仏刹、无能壊者。普見諸仏、得三世不顛倒。

◗621:◗2 時功徳雲比丘告善財言、仏法深海広大无辺。我所知者、唯得此一念仏三昧門。余妙境界出過数量、我所未知也。

◗621:◗4 第八依海竜王経、時海竜王白仏言、世尊、弟子求生阿弥陀仏国。当修何行得生彼土。仏告竜王、若欲生彼国者、当行八法。何等為八。一者常念諸仏。二者供養如来。三者咨嗟世尊。四者作仏形像修諸功徳。五者廻願往生。六者心不怯弱。七者一心精進。八者求仏正慧。仏告竜王、一切衆生具斯八法、常不離仏也。

◗621:◗9 問曰、不具八法、得生仏前不離仏不。

◗621:◗9 答曰、得生不疑。何以得知。如仏説宝雲経時。亦明十行具足得生浄土、常不離仏。時有除蓋障菩薩白仏、不具十行得生已不。仏言、得生。但能十行之中一行具足无闕、余之九行悉名清浄。勿致疑也。

◗621:13 又大樹緊陀羅王経云、菩薩行四種法常不離仏前。何等為四。一者自修善法兼勧衆生、皆作往生見如来意。二者自勧勧他楽聞正法。三者自勧勧他発菩提心。四者一向専志行念仏三昧。具此四行、一切生処常在仏前不離諸仏。

◗622:◗2 又経云、仏説菩薩行法、有三十二器。何者布施是大富器、忍辱是端正器、持戒是聖身器、五逆不孝是刀山剣樹鑊湯器、発菩提心是成仏器、常能念仏往生浄土是見仏器。略挙六門余者不述。聖教既爾。行者願生、何不常念仏也。

◗622:◗6 又依月灯三昧経云、念仏相好及徳行、能使諸根不乱動、心无迷惑与法合、得聞、得智如大海。智者住於是三昧、摂念行、於経行所、能見千億諸如来、亦値无量恒沙仏。

◗622:10 第三問答解釈、顕念仏三昧有種種利益、有其五番。

◗622:10 第一問曰、今云常修念仏三昧、仍不行余三昧也。

◗622:11 答曰、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余三昧。但行念仏三昧多故。故言常念。非謂全不行余三昧也。

◗622:13 第二問曰、若勧常修念仏三昧、与余三昧能有階降以不。

◗622:13 答曰、念仏三昧勝相不可思議。此云何知。如摩訶衍中説云。諸余三昧、非不三昧。何以故。或有三昧、但能除貪不能除瞋痴。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痴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貪瞋。或有三昧、但能除現在障不能除過去未来一切諸障。若能常修念仏三昧、無問現在過去未来一切諸障悉皆除也。

◗623:◗4 第三問曰、念仏三昧既能除障得福功利大者、未審、亦能資益行者使延年益寿以不。

◗623:◗6 答曰、必得。

◗623:◗6 何者如惟无三昧経云。有兄弟二人。兄信因果。弟无信心、而能善解相法。因其鏡中自見面上、死相已現不過七日。時有智者往問仏。仏時報言、七日不虚。若能一心念仏修戒、或得度難。尋即依教繋念。時至六日即有二鬼、来耳聞其念仏之声竟无能前進。還告閻羅王。閻羅王索符。符已注云、由持戒念仏功徳生第三炎天。

◗623:11 又譬喩経中、有一長者、不信罪福、年已五十、忽夜夢見、殺鬼索符来、欲取之不過十日。

◗623:12 其人眠覚惶怖非常。至明求覓相師占夢。師作卦兆云、有殺鬼、必欲相害、不過十日。其人惶怖倍常。詣仏求請。仏時報云、若欲攘此、従今已去専意念仏、持戒、焼香、然灯、懸繒幡蓋、信向三宝、可勉此死。

◗624:◗1 即依此法専心信向。殺鬼到門見修功徳、遂不能害。鬼即走去。其人縁斯功徳寿満百年、死得生天。

◗624:◗3 復有一長者、名曰執持。退戒還仏、現被悪鬼打之。

◗624:◗4 第四問曰、此念仏三昧但能対治諸障、唯招世報、亦能遠感出世无上菩提以不。

◗624:◗5 答曰、得。何者如花厳経十地品云。始従初地乃至十地於一一地中、皆説入地加行道地満功徳利已不住道訖、即皆結云、是諸菩薩雖修余行、皆不離念仏念法念僧上妙楽具供養三宝。

◗624:◗8 以斯文証得知。諸菩薩等、乃至上地、常学念仏念法念僧、方能成就无量行願満功徳海。何況二乗凡夫求生浄土不学念仏也。何以故。此念仏三昧即具一切四摂六度通行、通伴故。

◗624:11 第五問曰、初地已上菩薩、与仏同証真如之理名生仏家。自能作仏済運衆生。何須更学念仏三昧願見仏也。

◗624:12 答曰、論其真如、広大无辺与虚空等。其量難知。譬如一大闇室、若然一灯二灯、其明雖遍、猶為闇也。漸至多灯、雖名大明、豈及日光。菩薩所証智、雖地地相望自有階降、豈得比仏如日明也。

◗625:◗2 第五大門中有四番料簡。第一汎明修道延促、欲令速獲不退。第二此彼禅観比挍勧往。第三此彼浄穢二境、亦名漏无漏比挍。第四引聖教証成、勧後代生信求往。

◗625:◗5 第一汎明修道延促者、就中有二。一明修道延促、二問答解釈。

◗625:◗6 一明延促者、但一切衆生莫不厭苦求楽、畏縛求解。皆欲早証无上菩提者、先須発菩提心為首。此心難識難起。縦令発得此心、依経終須修十種行、謂信進念戒定恵捨護法発願廻向進詣菩提。

◗625:◗9 然修道之身相続不絶、逕一万劫始証不退位。当今凡夫現名信想軽毛、亦曰仮名、亦名不定聚、亦名外凡夫。未出火宅。

◗625:10 何以得知。拠菩薩瓔珞経具弁入道行位、法爾故名難行道。又但以一劫之中受身生死尚不可数知。況一万劫中徒受痛焼。若能明信仏経願生浄土、随寿長短、一形即至位階不退。与此修道一万劫斉功。諸仏子等、何不思量不捨難求易也。

◗625:14 如倶舎論中亦明難行易行二種之道。難行者、如論説云。於三大阿僧祇劫、一一劫中、皆具福智資糧六波羅蜜一切諸行。一一行業皆有百万難行之道、始充一位。是難行道也。易行道者、即彼論云、若由別有方便有解脱者名易行道也。

◗626:◗4 今既勧帰極楽。一切行業悉廻向彼、但能専至、寿尽必生。得生彼国、即究竟清涼。豈可不名易行之道。須知此意也。

◗626:◗6 二問曰、既言願往生浄土、随此寿尽即得往生者、有聖教証不。

◗626:◗7 答曰、有七番。皆引経論証成。

◗626:◗7 一依大経云、仏告阿難、其有衆生、欲於今世見无量寿仏者、応発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徳願生彼国。即得往生故。

◗626:◗9 大経讃云、若聞阿弥陀徳号歓喜讃仰心帰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則為具足功徳宝。設満大千世界火、亦応直過聞仏名。聞阿弥陀、不復退。是故至心稽首礼。

◗626:12 二依観経、九品之内皆言、臨終正念即得往生。

◗626:12 三依起信論云、教諸衆生勧観真如平等一実。亦有始発意菩薩、其心軟弱、自謂不能常値諸仏親承供養、意欲退者、当知、如来有勝方便摂護信心。謂以専意念仏因縁、随願往生。以常見仏故永離悪道。

◗627:◗2 四依鼓音陀羅尼経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当為汝演説。西方安楽世界今現有仏。号阿弥陀。若有四衆、能正受持彼仏名号、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捨散乱精懃修習念仏三昧、若能令念念不絶、十日之中必得見彼阿弥陀仏、皆得往生。

◗627:◗6 五依法鼓経云、若人臨終之時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仏作往生意、亦得往生。

◗627:◗7 六如十方随願往生経云。若有臨終及死堕地獄、家内眷属為其亡者念仏及転誦斎福、亡者則出地獄往生浄土。況其現在自能修念、何以不得往生者也。是故彼経云、現在眷属為亡者追福、如餉遠人定得食也。

◗627:11 第七広引諸経証成。如大法鼓経説。若善男子善女人常能繋意称念諸仏名号者、十方諸仏一切賢聖常見此人如現目前。是故此経名大法鼓。当知、此人十方浄土随願往生。

◗627:13 又大悲経云、何名為大悲。若専念仏相続不断者、随其命終定生安楽。若能展転相勧行念仏者、当知、此等悉名行大悲人也。

◗628:◗1 是故涅槃経云、仏告大王、仮令開大庫蔵一月之中布施一切衆生、所得功徳、不如有人称仏一口功徳。過前不可挍量。

◗628:◗3 又増一阿含経云、仏告阿難其有衆生、供養一閻浮提人衣服飲食臥具湯薬、所得功徳、寧為多不。阿難白仏言、世尊、甚多甚多、不可数量。仏告阿難、若有衆生善心相続称仏名号、如一搆牛乳項、所得功徳過上不可量。无有能量者。

◗628:◗7 大品経云、若人散心念仏、乃至畢苦其福不尽。若人散花念仏、乃至畢苦其福不尽。

◗628:◗9 故知念仏利大不可思議也。十往生経、諸大乗経等、並有文証、不可具引也。

◗628:11 第二次明此彼禅観比挍勧往生者、

◗628:11 但此方穢境、乱想難入。

◗628:11 就令修得、唯獲事定多憙味染。

◗628:12 又復但能伏業報生、上界寿尽多退。

◗628:12 是故智度論云、多聞持戒禅、未得无漏法、雖有此功徳、是事未可信。

◗628:14 若欲向西修習、事境光浄定観易成。除罪多劫、永定速進究竟清涼。如大経広説。

◗629:◗1 問曰、若西方境界勝可為禅定感、此界色天弱不応為禅定招。

◗629:◗2 答曰、若論修定因、該通於彼此。

◗629:◗2 然彼界位是不退并有他力持。是故説為勝。

◗629:◗3 此所雖復修定剋、但有自分因、闕无他力摂。業尽、不勉退。就此説、不如。

◗629:◗5 第三拠此彼浄穢二境亦名漏无漏者、

◗629:◗5 若論此処境界、唯有三塗丘坑山澗沙鹵蕀刺水旱暴風悪触雷電礰虎狼毒獣悪賊悪子荒乱破散三災敗壊。語論正報、三毒八倒憂悲嫉妬多病短命飢渇寒熱。常為伺命害鬼之所追逐。深可穢悪。不可具説。故名有漏。深可厭也。

◗629:◗9 往生彼国勝者、拠大経云、十方人天但生彼国者、莫不皆獲種種利益也。

◗629:10 何者一生彼国者、行則金蓮捧足、坐則宝座承躯、出則帝釈在前、入則梵王従後。一切聖衆与我親朋。阿弥陀仏為我大師。宝樹宝林之下任意翺翔、八徳池中遊神濯足。形則身同金色、寿則命与仏斉。

◗629:13 学則衆門並進、止則二諦虚融。十方済運則乗大神通、晏安暫時則坐三空門。遊則入八正之路、至則到大涅槃。

◗630:◗1 一切衆生但至彼国者、皆証此益。何不思量不速去也。

◗630:◗3 第四引聖教証成、勧後代生信求願往者、

◗630:◗3 依観仏三昧経云、爾時会中有十方諸仏、各於花台中結跏趺坐於空中現。東方善徳如来為首、告大衆言、汝等当知、我念過去无量世時、有仏名宝威徳上王。彼仏出時、亦如今日説三乗法。

◗630:◗6 彼仏滅後末世之中有一比丘、将弟子九人往詣仏塔礼拝仏像、見一宝像厳顕可観。観已敬礼、目諦観之。各説一偈、用為讃歎。随寿修短各自命終。既命終已即生仏前。

◗630:◗9 従此已後恒得値遇无量諸仏、於諸仏所広修梵行得念仏三昧海。既得此已諸仏現前即与授記。於十方面随意作仏。東方善徳仏者即我身是。自余九方諸仏者即是本昔弟子九人是。十仏世尊因由礼塔一偈讃故得成為仏。豈異人乎、我等十方仏是。

◗630:13 是時十方諸仏従空而下放千光明、顕現色身白豪相光、各各皆坐釈迦仏床。告阿難言、汝知、釈迦文仏无数精進、百千苦行求仏智慧報得是身。今為汝説。汝持仏語、為未来世天竜大衆四部弟子、説観仏相好及念仏三昧。説是語已、然後問訊釈迦文仏。問訊訖已各還本国。

◗631:◗4 第六大門中有三番料簡。第一十方浄土共来比挍。第二義推。第三弁経住滅。

◗631:◗6 第一十方浄土共来比挍者、有其三番。

◗631:◗6 一如随願往生経云。十方仏国皆悉厳浄。随願並得往生。雖然悉不如西方无量寿国。何意如此。但阿弥陀仏与観音大勢至先発心時、従此界去。於此衆生偏是有縁。是故釈迦処処歎帰。

◗631:◗9 二拠大経、法蔵菩薩因中於世饒王仏所、具発弘願取諸浄土。時仏為説二百一十億諸仏刹土天人善悪、国土精麁、悉現与之。於時法蔵菩薩願取西方成仏、今現在彼。是二証也。

◗631:12 三依此観経中、韋提夫人復請浄土。如来光台為現十方一切浄土。韋提夫人白仏言、此諸仏土雖復清浄皆有光明、我今楽生極楽世界阿弥陀仏所。是其三証。

◗632:◗1 故知諸浄土中安楽世界最勝也。

◗632:◗2 第二義推者、

◗632:◗2 問曰、何故要須面向西坐礼念観者。

◗632:◗2 答曰、以閻浮提云日出処名生、没処名死、藉於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法蔵菩薩願成仏、在西悲接衆生。由坐観礼念等、面向仏者是随世礼儀。若是聖人、得飛報自在不辨方所。但凡夫之人身心相随。若向余方、西往必難。

◗632:◗6 是故智度論云、有一比丘、康存之日誦阿弥陀経、及念般若波羅蜜、臨命終告弟子言、阿弥陀仏与諸聖衆今在我前。合掌帰依須臾捨命。於是弟子依火葬法以火焚屍、一切焼尽、唯有舌根一種与本不異。遂即収取起塔供養。

◗632:◗9 龍樹菩薩釈云、誦阿弥陀経故、是以垂終、仏自来迎、念般若波羅蜜故、所以舌根不尽。以斯文証。故知一切行業但能廻向无不往也。

◗632:12 故須弥四域経云、天地初開之時、未有日月星辰。縦有天人来下、但用項光照用。爾時人民多生苦悩。於是阿弥陀仏遣二菩薩。一名宝応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犧女媧是。此二菩薩共相籌議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時春秋冬夏。

◗633:◗2 時二菩薩共相謂言、所以日月星辰二十八宿西行者、一切諸天人民尽共稽首阿弥陀仏。是以日月星辰皆悉傾心向彼。故西流也。

◗633:◗5 第三弁経住滅者、謂釈迦牟尼仏一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衆生減尽、諸経悉滅。如来悲哀痛焼衆生特留此経止住百年。

◗633:◗7 以斯文証。故知彼国雖是浄土、然体通上下。知相无相当生上位。凡夫火宅一向乗相往生也。

◗633:◗9 第七大門中有両番料簡。第一門中此彼取相料簡縛脱。第二次明此彼修道用功軽重而獲報真偽、故勧向彼。

◗633:11 第一此彼取相料簡縛脱者、

◗633:11 若取西方浄相、疾得解脱、純受極楽、智眼開朗。若取此方穢相、唯有妄楽痴盲厄縛憂怖。

◗633:12 問曰、依大乗諸経、皆云无相乃是出離要道、執相拘礙不勉塵累。今勧衆生捨穢忻浄、是義云何。

◗633:14 答曰、此義不類。何者凡相有二種。一者於五塵欲境妄愛貪染随境執着。此等是相、名之為縛。二者愛仏功徳願生浄土。雖言是相、名為解脱。

◗634:◗2 何以得知。如十地経云。初地菩薩、尚自別観二諦厲心作意。先依相求、終則无相。以漸増進体大菩提。尽七地終心相心始息。入其八地絶於相求。方名无功用也。

◗634:◗5 是故論云、七地已還悪貪為障、善貪為治。八地已上善貪為障、无貪為治。況今願生浄土、現是外凡。所修善根皆従愛仏功徳生。豈是縛也。

◗634:◗7 故涅槃経云、一切衆生有二種愛。一者善愛、二者不善愛。不善愛者唯愚求之、善法愛者諸菩薩求是。

◗634:◗9 故浄土論云、観仏国土清浄味摂受衆生大乗味類事起行願取仏土味畢竟住持不虚作味、有如是等无量仏道味。

◗634:10 故雖是取相、非当執縛也。又彼浄土所言相者、即是无漏相、実相相也。

◗634:13 第二段中明此彼修道用功軽重而獲報真偽者、

◗634:13 若欲発心帰西者、単用少時礼観念等、随寿長短、臨命終時光台迎接、迅至彼方位階不退。

◗635:◗1 是故大経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不畢至滅度更有退転者、不取正覚。此方多時具修施戒忍進定恵、未満一万劫已来、恒未免火宅、顛倒墜堕。故名用功至重、獲報偽也。

◗635:◗3 大経復云、生我国者横截五悪趣。今此約対弥陀浄刹、娑婆五道斉名悪趣。地獄餓鬼畜生純悪所帰、名為悪趣。娑婆人天雑業所向、亦名悪趣。若依此方修治断除、先断見惑離三塗因、滅三塗果。後断修惑離人天因、絶人天果。此皆漸次断除、不名横截。若得往生弥陀浄国、娑婆五道一時頓捨。

◗635:◗8 故名横截五悪趣者截其果也。悪趣自然閉者閉其因也。此明所離。昇道无窮極者彰其所得。若能作意廻願向西、上尽一形下至十念无不皆往。一到彼国即入正定聚、与此修道一万劫斉功也。

◗635:12 第八大門中有三番料簡。第一略挙諸経来証、勧捨此忻彼。第二弥陀釈迦二仏比挍。第三釈往生意。

◗635:14 第一略挙諸大乗経来証皆勧捨此悕彼者、

◗635:14 一謂耆闍崛山説、大経二巻。

◗636:◗1 二観経一部、王宮耆闍両会正説。

◗636:◗1 三少巻无量寿経、舎衛一説。

◗636:◗2 四復有十方随願往生経明証。

◗636:◗2 五復有无量清浄覚経二巻一会正説。

◗636:◗3 六更有十往生経一巻。

◗636:◗3 諸余大乗経論指讃処多。如請観音大品経等。又如龍樹天親等論。歎勧非一。余方浄土皆不如此丁寧。

◗636:◗6 第二弥陀釈迦二仏比挍者、

◗636:◗6 謂此仏釈迦如来、八十年住世蹔現即去、去而不返。比於忉利諸天、不至一日。

◗636:◗7 又釈迦在時救縁亦弱。

◗636:◗8 如毘舎離国救人現患等。何者時毘舎離国人民遭五種悪病。一者眼赤如血。二者両耳出膿。三者鼻中流血。四者舌噤无声。五者所食之物化為麁渋。六識閉塞猶如酔人。

◗636:10 有五野叉、或名訖拏迦羅。面黒如墨而有五眼、狗牙上出吸人精気。良医耆婆尽其道術、所不能救。

◗636:12 時有月蓋長者。為首部領病人、皆来帰仏叩頭求哀。爾時世尊起无量悲愍、告病人曰、西方有阿弥陀仏観世音大勢至菩薩。汝等一心合掌求見。於是大衆皆従仏勧、合掌求哀。爾時彼仏放大光明、観音大勢一時倶到説大神呪、一切病苦皆悉消除、平復如故。

◗637:◗2 然二仏神力応亦斉等。但釈迦如来不申己能、故顕彼長、欲使一切衆生莫不斉帰。是故釈迦処処歎帰。須知此意也。

◗637:◗4 是故曇鸞法師正意帰西。故傍大経奉讃云、安楽声聞菩薩衆人天、智恵咸洞達。身相荘厳无殊異。但順他方故別名。顔容端正无可比。精微妙躯非人天。虚无之身无極体。是故頂礼平等力。

◗637:◗8 第三釈往生意者、就中有二。一釈往生意、二問答解釈。

◗637:◗8 第一問曰、今願生浄土、未知、作何意也。

◗637:◗9 答曰、只欲疾成自利利他、利物深広。十信三賢摂受正法、契会不二、見証仏性、明暁実相。観照暉心、有无二諦、因果先後、十地優劣、三忍三道、金剛无礙証大涅槃。大乗寛運欲无限時住。為尽无辺生死海故。

◗637:12 問有三番。

◗637:12 問曰、願生浄土、擬欲利物者、若爾、所抜衆生今現在此、已能発得此心、只応在此抜苦衆生。何因得此心竟、先願生浄土。似如捨衆生自求菩提楽也。

◗638:◗1 答曰、此義不類。何者如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倶見父母眷属没在深淵、一人直往尽力救之、力所不及相与倶没、一人遥走趣一舟船、乗来済接、並得出難。菩薩亦爾。若未発心時、生死流転与衆生无別。但已発菩提心時、先願往生浄土、取大悲船乗无礙弁才入生死海、済運衆生。

◗638:◗5 二大論復云、菩薩生浄土具大神通、弁才无教化衆生時、尚不能令衆生生善滅悪、増道進位、称菩薩意。若即在穢土抜済者、闕无此益。如似逼鶏入水。豈能不湿也。

◗638:◗8 三大経讃云、安楽仏国諸菩薩、夫可宣説随智慧。於己万物亡我所。浄若蓮花不受塵。往来進止若汎舟。利安為務捨適莫。彼己猶空断二想。燃智慧炬昭長夜。三明六通皆已足。菩薩万行観心眼。如是功徳无辺量。是故至心願生彼。

◗638:12 第九大門中有両番料簡。第一苦楽善悪相対。第二明彼此寿命長短比挍。

◗638:14 就初段中有二。一苦楽善悪相対。二引大経為証。

◗638:14 初言苦楽善悪相対者、在此娑婆世界雖有苦楽二報、恒以楽少苦多。重則三塗痛焼、軽則人天刀兵疾病相続連注、遠劫已来无有断時。縦有人天少楽、猶如泡沫電光速起速滅。是故名為唯苦唯悪。弥陀浄国水鳥樹林常吐法音、明宣道教。具足清白能令悟入。

◗639:◗4 二引聖教為証者、

◗639:◗5 浄土論云、十方人天生彼国者、即与浄心菩薩无二。浄心菩薩即与上地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忍。故更不退転。

◗639:◗6 又引大経四十八願中有五番大益。

◗639:◗7 第一大経云、有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覚。

◗639:◗8 二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覚。

◗639:◗9 三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宿命智、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覚。

◗639:10 四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天耳通、下至不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仏所説、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覚。

◗639:12 五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不得他心智、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仏国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覚。

◗639:14 欲論彼国利益之事、難可具陳。但当願生。必不可思議。是故彼方唯善唯楽无苦无悪也。

◗640:◗2 第二明寿命長短者、

◗640:◗2 此方寿命大期不過百年。百年之内少出、多減。或生年夭喪、乃至童子身亡。或復胞胎傷堕。何意然者、良由衆生作因時雑。是以受報亦不得斉同也。

◗640:◗4 是故涅槃経云、作業時黒果報亦黒。作業時白果報亦白。浄雑亦爾。

◗640:◗5 又拠浄度菩薩経云、人寿百歳、夜消其半。即是減却五十年也。就五十年内、十五已来未知善悪、八十已去昏耄虚劣、故受老苦。自此之外唯有十五年。在於中、外則王官逼迫長征遠防、或繋在牢獄、内則門戸吉凶衆事牽纏、煢煢忪忪常求不足。如斯推計、可有幾時得修道業。如此思量、豈不哀哉。何得不厭。

◗640:10 又彼経云、人生世間凡経一日一夜、有八億四千万念。一念起悪受一悪身、十念念悪得十生悪身、百念念悪受一百悪身。計一衆生一形之中、百年念悪、悪即遍満三千国土受其悪身。悪法既爾。善法亦然。一念起善受一善身、百念念善受一百善身。計一衆生一形之中、百年念善、三千国土善身亦満。若得十年五年念阿弥陀仏、或至多年、後生无量寿国、即受浄土法身恒沙无尽不可思議也。

◗641:◗2 今既穢土短促、命報不遠。若生阿弥陀浄国、寿命長遠不可思議。

◗641:◗3 是故无量寿経云、仏告舎利弗、彼仏何故号阿弥陀。舎利弗、十方人天往生彼国者、寿命長遠億百千劫。与仏同等故号阿弥陀。各宜量此利大、皆願往也。

◗641:◗6 又善王皇帝尊経云、其有人、学道念欲往生西方阿弥陀仏国者、憶念昼夜一日、若二日、或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至六日七日。若復於中欲還悔者、聞我説是善王功徳。命欲尽時、有八菩薩、皆悉飛来迎取此人、到西方阿弥陀仏国中、終不得止。

◗641:10 自此已下、又引大経偈為証。讃云、其有衆生生安楽、悉具三十有二相。智慧満足入深法。究暢道要无障礙。随根利鈍成就忍。三忍乃至不可説。宿命五通常自在、至仏不更雑悪趣。除生他方五濁世、示現同如大牟尼。生安楽国成大利。是故至心願生彼。

◗641:14 第十大門中有両番料簡。第一依大経引類証誠。第二釈廻向義。

◗642:◗2 第一依大経引類証誠者、

◗642:◗2 十方諸仏无不勧帰西方、十方菩薩无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斉帰。故知不可思議事也。

◗642:◗3 是故大経讃云、神力无極阿弥陀、十方无量仏所讃。東方恒沙諸仏国、菩薩无数悉往覲。亦復供養安楽国菩薩声聞諸大衆、聴受経法宣道化。自余九方亦如是。

◗642:◗7 第二釈廻向義者、

◗642:◗7 但以一切衆生既有仏性、人人皆有願成仏心。然依所修行業未満一万劫已来猶未出火界、不免輪廻。是故聖者愍斯長苦勧廻向西、為成大益。

◗642:◗9 然廻向之功不越於六。何等為六。一者将所修諸業廻向弥陀、既至彼国、還得六通済運衆生。此即不住道也。二廻因向果。三廻下向上。四廻遅向速。此即不住世間。五廻施衆生、悲念向善。六廻入去却分別之心。廻向之功只成斯六。

◗642:13 是故大経云、其有衆生、生我国者自然勝進、超出常倫諸地之行、至成仏道更无廻復之難。

◗642:14 故大経讃云、安楽菩薩声聞輩、於此世界无比方。釈迦无大弁才、設諸仮令示少分、最賎乞人並帝王、帝王復比金輪王。如是展転至六天。次第相類皆如始。以天色像喩於彼、千万億倍非其類。皆是法蔵願力為。稽首頂礼大心力。

◗643:◗5 第十一大門中略作両番料簡。第一勧一切衆生託善知識作向西意。第二死後弁生縁勝劣。

◗643:◗7 第一勧託善知識者、

◗643:◗7 依法句経、与衆生作善知識。有宝明菩薩。白仏言、世尊、云何名為善知識也。

◗643:◗8 仏言、善知識者能説深法。謂空无相无願。諸法平等无業无報、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於実際。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諸法。是為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悪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絚縄、能挽抜汝等出生死故也。

◗643:13 又勧。雖与衆生作善知識、必須帰西。何以故。由住斯火界、違順境多多、有退没難出故也。是故舎利弗於此発心修菩薩行、已経六十劫。逢悪知識乞眼因縁、遂即退転。故知火界修道甚難。故勧帰西方。一得往生、三学自然勝進、万行普備。

◗644:◗3 故大経云、弥陀浄国无造悪之地如毛髪許也。

◗644:◗4 第二次弁衆生死後受生勝劣者、

◗644:◗4 此界衆生寿尽命終、莫不皆乗善悪二業。恒為伺命獄率妄愛煩悩相与受生。乃従无数劫来、未能免離。若能生信帰向浄土策意専精、命欲終時、阿弥陀仏与観音聖衆光台迎接行者。歓喜随従合掌乗台、須臾即到无不快楽、乃至成仏。

◗644:◗8 又復一切衆生造業不同、有其三種。謂上中下。莫不皆詣閻羅取判。若能信仏因縁願生浄土、所修行業並皆廻向、命欲終時、仏自来迎不干死王也。

◗644:11 第十二大門中有一番。就十往生経為証勧往生也。

◗644:11 如仏説生阿弥陀仏国、為諸大衆説観身正念解脱。

◗644:12 十往生経云、阿難白仏言、世尊、一切衆生観身之法其事云何。唯願説之。

◗644:13 仏告阿難、夫観身之法者不観東西、不観南北、不観四維上下、不観虚空、不観外縁、不観内縁、不観身色、不観色声、不観色像、唯観无縁。是為正真観身之法。除是観身十方諦求在在処処、更无別法而得解脱。

◗645:◗2 仏復告阿難、但自観身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脱自然。何以故。譬如有人精進直心得正解脱。如是之人不求解脱、解脱自至。

◗645:◗4 阿難復白仏言、世尊、世間衆生若有如是正念解脱、応无一切地獄餓鬼畜生三悪道也。

◗645:◗6 仏告阿難、世間衆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衆生皆由多虚少実、无一正念。以是因縁地獄者多、解脱者少。譬如有人、於自父母及以師僧、外現孝順内懐不孝、外現精進内懐不実。如是悪人報雖未至、三塗不遠、无有正念、不得解脱。

◗645:◗9 阿難復白仏言、若如是者、更修何善根得正解脱。

◗645:10 仏告阿難、汝今善聴。吾今為汝説。有十往生法可得解脱。云何為十。

◗645:11 一者観身正念常懐歓喜、以飲食衣服施仏及僧、往生阿弥陀仏国。

◗645:12 二者正念以甘妙良薬施一病比丘及一切衆生、往生阿弥陀仏国。

◗645:13 三者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於一切、往生阿弥陀仏国。

◗645:14 四者正念従師所受戒、浄恵修梵行、心常懐歓喜、往生阿弥陀仏国。

◗646:◗1 五者正念孝順於父母、敬奉於師長不起憍慢心、往生阿弥陀仏国。

◗646:◗2 六者正念往詣於僧房、恭敬於塔寺、聞法解一義、往生阿弥陀仏国。

◗646:◗3 七者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戒斎不破一、往生阿弥陀仏国。

◗646:◗4 八者正念若能斎月斎日中遠離於房舎常詣於善師、往生阿弥陀仏国。

◗646:◗5 九者正念常能持浄戒懃修於禅定、護法不悪口。若能如是行、往生阿弥陀仏国。

◗646:◗6 十者正念、若於无上道不起誹謗心、精進持浄戒、復教无智者流布是経法、教化无量衆生。如是諸人等悉皆得往生。

◗646:◗8 爾時会中有一菩薩、名山海恵。白仏言、世尊、彼阿弥陀国有何妙楽勝事一切衆生皆願往生彼。

◗646:10 仏告山海恵菩薩、汝今応当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観阿弥陀仏国、願見阿弥陀仏。

◗646:11 爾時一切大衆亦皆起立合掌共観阿弥陀仏。爾時阿弥陀仏現大神通放大光明、照山海恵菩薩身。爾時山海恵菩薩等即見阿弥陀仏国土所有荘厳妙好之事、皆悉七宝。七宝山、七宝国土。水鳥樹林常吐法音、彼国日日常転法輪。彼国人民不習外事、正習内事。口説方等語、耳聴方等声、心解方等義。

◗647:◗2 爾時山海恵菩薩、白仏言、世尊、我等今者覩見彼国、勝妙利益不可思議。我今願一切衆生悉皆往生。然後我等亦願生彼国。

◗647:◗4 仏記之曰、正観正念得正解脱、皆悉生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経、愛楽是経勧導衆生、説者聴者悉皆往生阿弥陀仏国。若有如是等人、我従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薩護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悩。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臥无問昼夜、常得安穏。

◗647:◗8 山海恵菩薩白仏言、世尊、我今頂受尊教不敢有疑。然世有衆生、多有誹謗不信是経。如是之人、於後云何。

◗647:◗9 仏告山海恵菩薩、於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見有読誦是経者、或相瞋恚心懐誹謗。由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之中来致諸悪重病身根不具聾盲瘖瘂水腫鬼魅、坐臥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或乃致死堕於地獄、八万劫中受大苦悩。百千万世未曽聞水食之名。久後得出、在牛馬猪羊為人所殺受大極苦。後得為人、常生下処、百千万世不得自在。永不聞三宝名字。是故无智无信人中、莫説是経也。

◗648:◗3  撰集流通徳 普施於一切 先発菩提心 同帰向浄国 皆共成仏道

◗648:◗8 斯集一部、就現行本開彫刻印。唯為通浄教、沾蒼生也。但虎唐之謬、魚魯難詳正本流伝、後昆刪定。庶使乃至一聞之類同結九品之縁而已。

◗648:11 寛元三年 乙巳 仲秋日
  願主比丘往成

◗648: 6 安楽集 巻下